发端于陕西省子长县的“治沟造地”工程,正在使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成为该省新“粮仓”。中新网记者在子长县采访了解到,通过“治沟造地”,该县人均基本农田已从不足1.4亩达到2.5亩,解决了困扰陕北地区要植被还是要粮食的难题。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子长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万多条沟道分割形成的峁梁沟谷地占全县总面积9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子长县160万亩坡地,有90%需要退耕。造成该县人均基本农田不足1.4亩的局面。
2011年子长启动了“治沟造地”项目,按照“山上退耕还林,山下修田造地”的要求,开发沟道资源,把过去无法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优质耕地。目前已累计完成12条小流域沟道治理,修田造地2.5万多亩,使人均基本农田达到了2.5亩。 中新网记者在该县西山沟造地现场看到,治理后的沟道被平整成了大片田地,沟道两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树。经过10多年的退耕还林自然封育,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已呈现出山清水秀的宜人景象。
子长县水利局局长何生福告诉中新网记者,该县利用现代工程机械,将大沟推平,平整成耕地,通过打坝闸沟、填土造地、修复水毁淤地坝等措施新增或恢复造地,新造的耕地平坦宽阔,也便于机械化耕种和增加粮食产量。
“治沟造地”使子长县的粮食主产地由过去的山坡逐步转向了沟道,逐渐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陕北山区群众要植被还是保粮袋的问题,并已开始在陕西全省推广。
据了解,陕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治沟造地”工程已在该省同类地区实施推进。延安计划从2013年至2017年治沟造地50.4万亩,总投资60.4亿元,黄土高原逐渐成为该省的新“粮仓”。
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子长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万多条沟道分割形成的峁梁沟谷地占全县总面积95%。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子长县160万亩坡地,有90%需要退耕。造成该县人均基本农田不足1.4亩的局面。
2011年子长启动了“治沟造地”项目,按照“山上退耕还林,山下修田造地”的要求,开发沟道资源,把过去无法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优质耕地。目前已累计完成12条小流域沟道治理,修田造地2.5万多亩,使人均基本农田达到了2.5亩。 中新网记者在该县西山沟造地现场看到,治理后的沟道被平整成了大片田地,沟道两边的山坡上种满了树。经过10多年的退耕还林自然封育,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坡,已呈现出山清水秀的宜人景象。
子长县水利局局长何生福告诉中新网记者,该县利用现代工程机械,将大沟推平,平整成耕地,通过打坝闸沟、填土造地、修复水毁淤地坝等措施新增或恢复造地,新造的耕地平坦宽阔,也便于机械化耕种和增加粮食产量。
“治沟造地”使子长县的粮食主产地由过去的山坡逐步转向了沟道,逐渐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陕北山区群众要植被还是保粮袋的问题,并已开始在陕西全省推广。
据了解,陕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占全省国土面积的45%,“治沟造地”工程已在该省同类地区实施推进。延安计划从2013年至2017年治沟造地50.4万亩,总投资60.4亿元,黄土高原逐渐成为该省的新“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