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做的一切就的为了生态,为了当地老百姓。”4月6日下午,延安市子长县综治办负责人向“寻根祭祖陕西行”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记者解释道。当天,网媒记者走进子长县寺湾西山沟就造沟惠民进行了采访。
据悉,子长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万多条沟道分割形成的峁梁沟谷地占全县总面积95%。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子长县25°以上的坡耕地已全部实施退耕还林,人均基本农田不足1.4亩。
2011年,子长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治沟造地”项目,按照“山上退耕还林,山下修田造地”的要求,开发沟道资源,把过去无法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优质耕地。目前已累计完成12条小流域沟道治理,修田造地2.5万多亩,使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了2.5亩。治沟造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变了生态环境,短时间内增加了大量的优质耕地,有效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真正实现了“林上山、粮下川”,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2013年7、8月份,子长县遭受了持续强降雨,通过规划科学、设计标准高、资金投入大、施工质量把关严,治沟造地的主体工程经受住了考验。“今后,我们会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和农民增收中下大力气,为民生工程和生态保护贡献一切力量。”该负责人说。
据悉,子长县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4万多条沟道分割形成的峁梁沟谷地占全县总面积95%。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子长县25°以上的坡耕地已全部实施退耕还林,人均基本农田不足1.4亩。
2011年,子长县在全市率先启动了“治沟造地”项目,按照“山上退耕还林,山下修田造地”的要求,开发沟道资源,把过去无法利用的土地转化为优质耕地。目前已累计完成12条小流域沟道治理,修田造地2.5万多亩,使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达到了2.5亩。治沟造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变了生态环境,短时间内增加了大量的优质耕地,有效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真正实现了“林上山、粮下川”,有着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
2013年7、8月份,子长县遭受了持续强降雨,通过规划科学、设计标准高、资金投入大、施工质量把关严,治沟造地的主体工程经受住了考验。“今后,我们会在治理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和农民增收中下大力气,为民生工程和生态保护贡献一切力量。”该负责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