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延安政府网】子长:村子里来了个 “80后”
时间:2015-12-30 10:11:34     点击数:次    来源:延安政府网
    在子长县玉家湾镇黑窑沟村,人们经常看见一位“80后”小伙,他有时忙碌于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进行生产活动;有时走进贫困群众家中,与贫困群众促膝谈心;有时又走家串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让这些政策深入人心……他就是下到黑窑沟村任“第一书记”的子长县人口计生局干部唐向东。
 
    为村民谋实事,不做样子、走过场
 
    “我不是来做样子的,而是要实实在在地给村民谋实事的。”今年7月份,唐向东到村任职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进行走访,在田间地头去和村民聊天,了解村情民情,以便尽快进入状态。
 
    唐向东了解到黑窑沟村至路家坪村的3公里的乡村道路由于道路年久失修,给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他多方筹措,争取到10万元资金,动员村民投劳投力,完成了这段道路的硬化。“以前走这条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现在出行方便多了,唐书记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黑窑沟村村民姬光亮高兴地说。
 
    路修好了,群众出行方便了,唐向东打心眼里高兴。“能为群众做点实事,我心里很踏实。”他说。
 
    今年夏天,持续干旱天气使农作物缺水严重,唐向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过与县计生局协调后,为村上购置了2套浇灌设备和管线,缓解了村上的旱情,减少了村民的损失。同时,为防止干旱过后再出现汛情,他带领村民对村上两处大坝进行加固,新修了排洪道。
 
    “造血”式扶贫,不让一户群众掉队
 
    黑窑沟村现有耕地面积1011亩,产业基础薄弱,依然保留着传统的耕作生产方式,经济收入主要以谷类、豆类、土豆等粮食作物为主,产量和效益低下,收入微薄。“现在最急需的就是帮助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增加村民就业机会,通过‘造血’式扶贫,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详细摸清村情、户情后,唐向东带领村两委班子有针对性地开始开展扶贫工作。
 
    贫困户高朋明家里种植有枣树和苹果树,但由于管理不善,产量一直提不上来。唐向东了解到情况后,多次邀请县果树中心技术人员来到高朋明的果园进行技术指导。高朋明说:“以前不懂技术,好多资源给浪费了,要是按技术人员说的好好管理,以后家里能增加一笔不错的收入哩。”
 
    产业大户不仅能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能吸收村上剩余劳动力。唐向东通过多种形式向省市县争取对产业大户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还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困难。景四娃是黑窑沟村的千头羊养殖大户,在村里的资金和技术设备扶持下,今年他的羊场进行了扩建,还吸收了两个贫困户在厂里务工。
 
    为使贫困户能够脱贫后不返贫,有长期稳定的增收产业,今年秋季,唐向东发动村民栽植了280亩山地苹果。“等过个四五年,苹果开始有收益了,贫困户的收入就算彻底稳住了。”唐向东说。同时,他与县城部分商户对接,实现农产品的先预定后销售,为贫困户的农产品、牲畜销售打开一条新通道。目前,他正在与县电子商务孵化协调,计划将村上的五谷杂粮等特色农产品搬上互联网。
 
    村民搭上了“第一书记”的顺风车
 
    由于黑窑沟村地处僻远,交通不便,村民采买物品进不来,村里的农产品出不去。为解决这一问题,唐向东与村上商量后,在村党员活动室和县城分别设立两个民事代办点。通过代办点将村里农民的农产品和县城务工村民的物品双向暂存,而唐向东本人则成了往返于县城与村子的义务邮递员。不仅如此,由于经常在县城、村上两地跑,村民回家、外出办事也经常搭上了这位“第一书记”的顺风车。
 
     黑窑沟村位于玉家湾镇以西5.5公里处,全村共78户283人,青壮年劳力大部分外出打工谋生。折进忠老人的儿子都外出打工了,只剩老人一人留守在家。7月20日,折进忠在下田劳动时不慎跌倒,唐向东与村民及时将老人送往玉家湾卫生院,然后开车从县城接回老人的子女。“有唐书记在我们村,我们外出打工也能安心。”折进忠的儿子感激地说。
 
    “‘第一书记’的工作就是踏踏实实为民服务,就是与群众零距离、心连心。”唐向东坚持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带领着黑窑沟村村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