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已经整整二十五个春秋了。想起父亲,音容宛在。
我的父亲(生于1915-1988),于一九八八年四月因病去世,与世长辞。渡过了七十三个春秋。
往事如烟,人生如梦。父亲的一生,阅尽人间苍桑,饱尝酸甜苦辣。他辛勤的劳动,养育着我们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辛勤劳动,母亲勤俭持家渡过来的。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已经长大,成家立业。我是多么怀念父亲,想念父亲啊……
据我所知,父亲十岁就开始下地劳动干活,而且劳动活干的很出色。而我们陕北处于黄土高原,山的倾斜坡度都在四十五度以上,陕北的山,陕北的山哟山连着山,沟连着沟,劳动很辛苦,穷山恶水,沟壑纵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可想而知,父亲养活我们这一家子八口人多么艰难,多么不容易啊!
曾记否,我八岁上学,呀呀学语,年幼无知。我的父亲十分疼爱我,关心我,教诲我,盼我长大成才。
岁月消逝,斗转星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父亲就给我滔滔不绝地讲解放大西北(1946-1948)战争情况。父亲戎马生涯,参加部队。在革命圣地延安住了很长时间,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在解放大西北就一直跟随部队司令部工作,先后给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大儿子杨拯民(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陕北子长县李宗贵(后改名叫李赤然)当勤务员。先后转战宜川瓦子街、洛川、三原、耀县、韩城等许多县,由于战争年代,烽火连天。后回到家乡,以劳为生。
那时候,因全国刚解放,父亲所处的时代,贫穷、落后。从1955 年初级社、发展到高级社、人民公社。特别是1958年大跃时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炼钢铁,吃食堂饭,生活非常艰苦。但总算熬过来了。后来,我们兄弟姐妹都已长大成人,这就为父亲大大减轻了负担。
1970年,我上初中时,父亲已经身体不佳,但仍抱病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由于当时那个年代,吃大锅饭,靠记工分。在我的记忆中,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家中生活一般,整天吃的粗茶淡饭,大多数是杂粮,有时还靠我们挖野菜渡荒过日,养家糊口。
1972年秋,我开始上高中,这给家中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多亏我的父亲,虽之一生涛食,但坚持辛勤劳动,终于使我读完两年高中学校生活。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立志耕耘。父亲的病已愈来愈严重,经常气短,不能吃饭。更不能下地劳动干活了,我看见龄高七十,白发苍苍,含辛茹苦、风风雨雨一生辛勤劳动的父亲心痛不已,多么希望父亲的病早点治好,早日康复。
谁知,又过了几年,父亲的病情没有好转不说,一直恶化,逐渐发展成肺气肿,安详地闭上眼睛,离开我们,离开了人间。
父亲去世后,葬日那天,我胆肝俱裂,悲痛欲绝。我想起了他生前对我的许多许多教诲,父亲的养育之恩怎是一句如何报答可以安慰的,最后我给父亲献了一束花篮,并写了一挽联:“父亲音容永世存,忽闻声刻见精神”。我暴泪满腮,犹如暴雨倾盆而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心里,父亲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父亲的品德永远激励着我;父亲的人格永远鞭策着我,教我渐魁,促我自新。在人生的坐标上拼搏,永远前进。
但愿父亲洁气长存,永葆劲青。
但愿父亲坚如长城,永存于世。
我的父亲(生于1915-1988),于一九八八年四月因病去世,与世长辞。渡过了七十三个春秋。
往事如烟,人生如梦。父亲的一生,阅尽人间苍桑,饱尝酸甜苦辣。他辛勤的劳动,养育着我们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亲辛勤劳动,母亲勤俭持家渡过来的。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已经长大,成家立业。我是多么怀念父亲,想念父亲啊……
据我所知,父亲十岁就开始下地劳动干活,而且劳动活干的很出色。而我们陕北处于黄土高原,山的倾斜坡度都在四十五度以上,陕北的山,陕北的山哟山连着山,沟连着沟,劳动很辛苦,穷山恶水,沟壑纵横,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可想而知,父亲养活我们这一家子八口人多么艰难,多么不容易啊!
曾记否,我八岁上学,呀呀学语,年幼无知。我的父亲十分疼爱我,关心我,教诲我,盼我长大成才。
岁月消逝,斗转星移。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父亲就给我滔滔不绝地讲解放大西北(1946-1948)战争情况。父亲戎马生涯,参加部队。在革命圣地延安住了很长时间,后来随着形势变化,在解放大西北就一直跟随部队司令部工作,先后给爱国将领杨虎城的大儿子杨拯民(解放后,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陕北子长县李宗贵(后改名叫李赤然)当勤务员。先后转战宜川瓦子街、洛川、三原、耀县、韩城等许多县,由于战争年代,烽火连天。后回到家乡,以劳为生。
那时候,因全国刚解放,父亲所处的时代,贫穷、落后。从1955 年初级社、发展到高级社、人民公社。特别是1958年大跃时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炼钢铁,吃食堂饭,生活非常艰苦。但总算熬过来了。后来,我们兄弟姐妹都已长大成人,这就为父亲大大减轻了负担。
1970年,我上初中时,父亲已经身体不佳,但仍抱病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由于当时那个年代,吃大锅饭,靠记工分。在我的记忆中,在那贫穷落后的年代,家中生活一般,整天吃的粗茶淡饭,大多数是杂粮,有时还靠我们挖野菜渡荒过日,养家糊口。
1972年秋,我开始上高中,这给家中生活带来很大困难。多亏我的父亲,虽之一生涛食,但坚持辛勤劳动,终于使我读完两年高中学校生活。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立志耕耘。父亲的病已愈来愈严重,经常气短,不能吃饭。更不能下地劳动干活了,我看见龄高七十,白发苍苍,含辛茹苦、风风雨雨一生辛勤劳动的父亲心痛不已,多么希望父亲的病早点治好,早日康复。
谁知,又过了几年,父亲的病情没有好转不说,一直恶化,逐渐发展成肺气肿,安详地闭上眼睛,离开我们,离开了人间。
父亲去世后,葬日那天,我胆肝俱裂,悲痛欲绝。我想起了他生前对我的许多许多教诲,父亲的养育之恩怎是一句如何报答可以安慰的,最后我给父亲献了一束花篮,并写了一挽联:“父亲音容永世存,忽闻声刻见精神”。我暴泪满腮,犹如暴雨倾盆而下……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亲的形象永远铭刻在我心里,父亲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父亲的品德永远激励着我;父亲的人格永远鞭策着我,教我渐魁,促我自新。在人生的坐标上拼搏,永远前进。
但愿父亲洁气长存,永葆劲青。
但愿父亲坚如长城,永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