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首页 > 多城联创 > 正文
【公益广告】中国人过大年
时间:2015-01-02 23:11:56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都知道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节日,过大年的中国人阖家团圆,欢天喜地。但你知道春节因何而来,又始自何时吗?

    过年,对于中华民族可以说源远流长,有了数千年的历史。而“年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大约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规律,由此有了“年”的概念。

    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据《尔雅》记载,尧舜时称年为“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称年为“祀”,直到周代才称为“年”。目前,最早的年节因文献不足尚难定论,但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到汉武帝时,为了让历法定型不至错乱,创立并实行了“太初历”,以夏历的孟春之月(即今之农历正月)为岁首,一直沿用至清末。年节,也就是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也因此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但真正把“春节”叫为“春节”的历史,其实并不算太长,刚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一样。我们今天称之为“春节”的这个年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春节的名称虽不断变换,但其内涵和各种过节的习俗却代代相传。无论是喝“腊八”粥,送灶王爷,祭祖守岁,还是贴春联,逛庙会,闹元宵,种种过大年的形式背后都有其古老传说和文化背景。即使今天,过年的习俗已经慢慢变化,但年的底蕴,年的情怀,依然在全世界中华儿女心里拥有不变的魅力。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