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首页 > 多城联创 > 正文
惠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韩维斌:凝聚思想共识汇聚精神力量
时间:2015-03-08 20:14:59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谆谆善诱、言犹在耳。特别是通过为期三天的中国文明网地方联盟网站建设管理工作第一期培训班的有序学习,倍感习总书记的讲话字字千钧、语重心长,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认识,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精神文明创建的新韬略,深刻阐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也传递出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导和引领,坚不可摧、势不可挡,充分体现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对全党全社会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动员,是我们做好地方联盟网站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这迫切要求我们各地文明网要从更高站位,以多维视角审视自身精神文明创建,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

  一是弘扬主旋律——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我们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强化“微传播”意识,多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多运用微传播、快阅读的方式,增强传播的针对性、活动的互动性,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二是汇聚正能量——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这既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契合,也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所作出的重要论断。我们必须正视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频繁以及互联网等新媒介日新月异等问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社会转型时期新要求,积极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体制机制,使工作既体现连续性又富有创造性,做到老品牌有新亮点、新品牌有硬举措。

  三是树立新风尚——抓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办实事、讲实效,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方面要依托中国文明网,把更多的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网站连接起来,大力倡导文明建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推动网上评选“好人365”,传播主流价值;另一方面要依托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强化规则意识,弘扬公序良俗,在加快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和团体章程中,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

  二、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凝聚共识,树立科学统筹的思想方法。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最需要虚功实做、最忌流于形式,只有大兴求实、务实、落实之风,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跳出文明办看精神文明创建,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部署,实施分类指导,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才能使精神文明创建更加贴近群众需求、富有生机活力,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二是坚定信心,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期,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节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因此,精神文明创建要切实在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凝聚力量、提振信心上发挥更大作用,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创新的办法推进改革。

  三是鼓舞士气,强化法治引领的实践指向。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征程,需要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才能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三、持之以恒地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一是发挥党员干部和公众人物示范作用。要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从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上认清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和基本遵循,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以理想信念的定力、改革创新的动力、实际工作的能力履职尽责、爱岗奉献。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善于用讲故事的方式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质,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用无数普通百姓的生动形象扮靓美丽惠州,推动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二是加强青少年教育引导。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融化在心灵里,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同时要注重扣好青少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有效开展“向国旗敬礼”、“童心向党歌咏比赛”、“网上祭英烈”、“争做美德少年”、“日行一善”、“认星争优”、主题班会、运动会、艺术节、读书读报、道德讲堂和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等系列活动,面向青少年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并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品味、细细琢磨、逐步领会。

  三是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要以“我们的节日”、“我们的家训”、“厅堂悬挂家训、培育文明家风”等活动为抓手,通过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四、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

  一是深化思想内涵。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必然是接地气、连民心的群众性实践活动。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另一方面要开展群众乐于参与、普遍受惠的基层创建项目,推进小广场、小公园、小菜场、小诊所、小银行等便民设施建设,激活创建“细胞”,夯实工作“墙基”,把工作触角延伸到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及特殊群体中,减少创建工作的空白点。

  二是强化敦风化俗。通过每月一“美”、惠州好人网上展馆等有效载体,大力宣传推动“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图说我们的价值观”、讲述精彩中国故事等,让12个关键词、24个字深入人心,让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热在城乡基层、热在群众心中,进一步提升社风民风,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三是坚持为民惠民。精神文明创建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就是群众性、普惠性、公益性。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就要切实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共行为、网络净化、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关切,把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工作决策、转化成具体抓手,特别是要借助“惠民城管通”便民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各级各部门多办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和群众精神风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整治脏乱差现象,努力改变垃圾围城、雾霾遮天现象,保护绿水青山,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和古村落古民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突出文化惠民,加快各类道德讲堂、好人志愿服务站、未成年人综合素质教育基地等文化惠民项目建设,开展“我的家乡戏”三下乡、四进社区、文化进万家等活动,让人们享受到更加丰富、更有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突出服务惠民,深入开展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窗口等创建活动,创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安全、有序、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真正让人们更多地享有文明创建成果。

  五、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常态化

  一是大力弘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倡导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正是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只有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格,才能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

  二是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要立足城乡社区,以学雷锋精神为魂、以志愿服务组织为体,积极构建“10分钟志愿服务圈”,持续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志愿者用他们的真行、真情、真心、真意播撒爱的阳光,进而激发人们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