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十三五”规划系列网评①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面对生态破坏严重、生态灾害频繁、生态压力巨大等突出问题,如何补齐生态短板,是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伟大胜利必须攻克的难关,亦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解答好的重大课题。(11月2日新华社)
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绿色”作为“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与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四大理念相比,绿色发展理念内涵更丰富,涵盖面更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更深远,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答题。可以说,只有抓牢绿色发展,全面小康才有根基。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的主要方式,“十二五”绿色发展为产业的绿色转型摸索了经验,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核心理念,引领产业绿色变革,既是紧迫的战略谋划,更是现实的行动指南。绿色发展理念,代表一种精神、价值、文化、追求、目标和状态,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从本质上深刻理解绿色发展,在决策中准确把握绿色发展内涵,才能把绿色发展理念变成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新出彩。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全新的发展观和价值观。生态问题本质是发展问题,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源。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粗放式发展模式加剧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发展质量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之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观念,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深刻吸取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高速发展的教训,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新观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全面小康涂上绿色发展底色。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体现全新的财富观和民生观。全面小康需要追求财富,提升经济发展实力。追求财富要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也能折射出民生观,而财富观和民生观都与发展理念息息相关。绿水青山是大自然赐给人类巨大的财富,也是拿钱买不来的财富。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明确: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全面小康,生活富裕但生态退化也不是全面小康。尤其是贫困地区,更需要高度重视处理好“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处理好“生存”与“生态”的关系,处理好“温饱”与“环保”的关系,让环境资源成为科学发展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让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使生态资源成为产业转型、财富增长的源泉,通过绿色发展实现脱贫,让绿色发展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
如果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除了走绿色发展道路,别无选择;那么,抓牢绿色发展,全面小康才有根基。从微观角度看,只有把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中,才能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动力,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