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4日,中央宣讲团的足迹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省区市干部在听取中央宣讲团的宣讲报告后,也都积极响应并部署本地学习、宣传和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工作。许多地区已广泛组织面向基层的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并利用媒体平台,营造浓厚舆论氛围。(1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首要的政治任务。在中央宣讲团的带动下,全国各地积极行动、全党上下协调联动,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和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要想让“十三五”深入人心,宣讲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思想、深入行动,深耕厚植。其实,宣讲好“十三五”要深浅兼顾,也要结合实际做好“浅”文章。
要深入浅出。“十三五”规划建议是指导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的根本遵循。规划建议提出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总体形势、指导思想,确定了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理念、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宣讲必须对这些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地、深层地解读。然而,要想一口气把这些理论和政策讲清楚讲明白,并非易事。“深入”宣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持续宣讲中把政策讲请把理论讲透,所以,其归结点还是要放在“浅出”上。
一方面要浅显易懂。宣讲不等同于原文导读,而是要用群众性、大众化的语言把深奥的理论、系统的政策、科学的理念、具体的任务讲得让干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另一方面还要“浅尝辄止”。 浅尝辄止并不是说宣讲要有所保留,更不是讲个一知半解、半途而废,而是要把握分寸、有主有次。宣讲五中全会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把全国上下、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十三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能跑偏走向。所以,宣讲既要把“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主要内容讲清讲透,又不可以对还没有进行的规划和没出台落地的政策妄加猜测、随意发挥,引起干部群众的疑惑或曲解,甚至出现偏离“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情况。
要深厉浅揭。宣讲五中全会精神,目的在于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在于学以致用,在于付诸实践。“十三五”规划建议是着眼于全国大局提出的,全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各有不同,目标任务也有所侧重,城乡发展还不均衡,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也会因人因地而异。因此,在“十三五”总体框架和统领下,全国各地宣讲也会因地域差别而有轻重急缓,干部群众也会因个体差异而有高低快慢,宣讲“十三五”就要着眼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切不可搞一刀切、一锅煮和齐步走。在宣讲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有所侧重,优先讲解、重点解读人们普遍关心的、最能指导实际工作的内容。宣讲方式的运用上要灵活多变、喜闻乐见,既要讲时效,也要讲实效。
“十三五”规划建议内容丰富,确定的科学理念、创新理论也有些深奥,深入宣传、学习和贯彻“十三五”也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紧要任务。深入宣讲要反复讲、讲反复,直到把政策讲清、把理论讲透,这亦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到位的。因此,深入宣讲要统筹兼顾,深浅有度,由浅入深。宣讲要有深度,也要有浅度,浅显易懂才能深入人心,“浅尝辄止”才不会跑偏走向、深厉浅揭才会快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