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首页 > 多城联创 > 正文
用“五大理念”引领文化创新
时间:2015-12-11 09:03:16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全面加强文化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文化力量。(《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26日)

  今日之中国,各项改革都在进入深水区,攻坚克难的号角业已吹响,改革的步伐愈是急迫,改革的难点愈是频出,越需要谋划全局的正确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标定了“中国”这艘巨轮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更是为正在步入新常态的各项产业指明了航路。

  文化发展亦不例外。过去五年,我国文化产业年增长率均超过10%,未来几年预测这个数字还要继续上升,用飞速增长来形容文化产业的发展绝不过分。但在收获成绩的同时,浮躁逐利的立项上马、盲目求新的政绩工程、抱守成规的陈旧思想等乱象也在阻滞着产业升级的步伐。文化发展就像是整个国家改革发展进程的一个缩影,到了必须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时刻。而五大发展理念恰恰为破解文化改革发展的难题送来了“及时雨”,要“谋创新、善协调、享绿色、勇开放、勤共享”,创新恰恰成为全局核心位置的关键之策,而创新之谋,谋在何处?

  谋在动力。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发展新动力。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之丰富罕有他国可以匹敌,挖掘优秀的文化资源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一面是韩国等四国拔河申遗成功,一面是两地争相修葺架空剧中的“琅琊阁旧址”,这些现象凸显出当前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与角度之欠缺。围绕我国建设第十三个五年,一定要将文化资源开发摆在关键位置,要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业活力,鼓励文化从业者多挖掘、深挖掘,搭建小微文化企业服务平台。加强宏观引导,做到资源保留与合理利用相结合,做到资源开发与尊重事实相结合,更要做到开发利用与传承弘扬相结合,推动实现文化发展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谋在空间。要全方位开发,拓展文化发展新空间。从宏观上,要利用地缘优势,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把文化资源开发与空间开拓结合起来,建立“区域文化产业圈”,提高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战略地位,制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一区带一省,一省带一市,一市带一县”的协同式前进。从微观上,要兴建文化基础设施,提升文化资源利用率。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向社区和乡村倾斜。充分利用好现有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新的信息基础设施,要为各种文化产品提供展示舞台,更要实施向公众普及、开放的准入规则,真正做到让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在“脚踏实地”中实现飞跃。

  谋在体系。着力建立文化产业链,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跨界融合。融合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常态,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不仅有利于自身做大做强,还可提升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要进一步活跃文化金融市场,推动文化企业并购式发展,支持文化众筹模式,推动实现影视、动漫、文学、游戏、视频等各产业的整合式发展。要进一步借力互联网+的“东风”,推动产业自身的整体转型和升级换代,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平台,引入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思维方式,激发文化消费意愿,形成新型文化产业体系。更要前瞻地致力于信息安全、保护网络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等方面的跨界合作,规范新型文化产业生态,更好的让文化产业的发展惠及民生。

  谋在思想。坚持文化利民,传播正能量。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如果文化发展的引导力不足,文化创作者思想不正,那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偏离正规。“十三五”规划建议已将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国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举措,但国民经济收入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从追捧富二代现象到大妈购买奢侈品的狂热都是整个社会追名逐利的缩影,一些国人将在景点签名留言的陋习从国内带到了世界各地,更是日渐消磨着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因此,一定要把文化当作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来建,要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创新相结合,既要“为人民服务”,更要为人民服“好”务;既要人民喜闻乐见,更要人民感受正能量;既要充分发掘历史传统文化中的珍馐,更要用现代科技为人民“烹制”出可口的大餐,实现人民收入增长与素质提高的双协调。

  当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新变化,文化发展步入新常态,唯有创新为先,方能实现“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的全方位飞跃;唯有让文化创新成为时代发展的引擎,才能赢得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得益彰的璀璨未来。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