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马强 李秀玲)“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在子长县余家坪镇,提到扶贫工作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群众,大家都这么说。
郝家川村是子长县精准扶贫的一个试点村,为了实现“大家富"的目标,郝家川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抓住“精准扶贫”的机遇,以“精准扶贫到户,发展产业致富”为总体思路,多措并举,加快实现贫困户脱贫的步伐,向共同致富的目标前进。
“五步三公示”合理确定扶贫对象
“贫困户确定不准,农村就可能不稳。一碗水端平了,群众的信访矛盾就减少了。”余家坪镇镇长徐雪峰说。为此,该村建立了“五步三公示”贫困户确认办法,“五步”即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村级评议、公示公告、审批备案;“三公示”即镇、村、组三级三次公示。村干部要严格按照“五步三公示”办法辨识贫困户,坚决杜绝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行为,彻底改变“穷人帽子富人戴”现象,科学合理确定扶贫对象。
车头拉车厢 先富帮后富
郝家川村原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一名党员干部包扶一个贫困户。为了加大帮扶力度,充分利用村上合理资源,该镇鼓励村上富裕户参与帮扶,让每一个贫困户在一名党员干部帮扶的同时,还有两到三个本村富裕户合力帮扶。村民给这个帮扶方式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车头拉车厢,先富帮后富”。
自力更生与外援力量合力帮扶
该镇镇长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给我们每个乡镇派驻一个工作团,团长都是副县级领导担任。每个村又派驻一个工作队,工作团督查工作队,工作队指导包扶干部。但是光靠外援力量不行,还需要我们自己自力更生。”
镇党委要求包扶干部必须做到“三个明白”,即明白自己的包扶职责、目标任务和帮扶措施。让老百姓心中有“三个知道”,即知道自己是贫困户,知道自己由谁来包扶,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才能脱贫。发挥包扶干部的外力杠杆作用,去除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让他们转变观念,自立自强,好好生活。
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治病救人,输血是救急救危,造血才是长久根治。余家坪镇按类制定扶贫计划,精准分步扶贫。第一步,对于有劳动力的,以输血的办法为贫困户确立一些短、平、快项目,比如劳务、运输,买化肥、农药、种子、猪崽等,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使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第二步,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大力扶持适合本村的特色支柱产业,比如淡水养殖、山地葡萄、大棚蔬菜等,从长远和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致富问题。第三步,扶志去愚,一方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贫困户产业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无资金、无志气或信心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培训,让贫困户至少掌握1项致富技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对于无劳动能力或因病、因残的,该村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解决低保、邀请医生上门诊治等方式,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努力增加他们的家庭收入。
据了解,该村10户村民承包了120亩淡水养殖场, 22户贫困户参与入股分红;35户村民承包了500亩山地葡萄,包含贫困户10户;29户村民种植了50座大棚,其中贫困户2户;11户养殖(猪牛羊)户,其中贫困户8户;200亩粽叶林由20户承包,其中贫困户6户;35户组成了运输队,其中贫困户6户。
余家坪镇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了郝家川村在扶贫的道路上精准无误,为其他镇村精准扶贫做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郝家川淡水养殖渔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