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孙乐)瓦窑堡,一个曾经听说过的名字,但走进你,却是在春天的午后。我想,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没有约定,没有期盼,就那样来了,在春天里......
——青海新闻网刘志强在《飘落在子长最美的梦》。
4 月6日至7日,由走向世界杂志编辑盛利、瑞典北欧时报社长何儒、美国UPI合众国际社Stephen Shaver、香港星空卫视记者王一夏、新华网编辑郝云非、天涯社区经理白敏、新浪微博旅游达人余江等100多人组成的中外媒体采访采风团来到我县,参加“走进红都看发展,感受魅力新子长”中外媒体采访采风行活动。 县委副书记、县长谢延明,县委副书记雷兴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任越安等陪同。
活动前期准备
今年,我县宣传部主动出击,积极和省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省网宣办、西部网等负责人接洽,邀请百家中外媒体和网络媒体来我县参加“走进红都看发展、感受魅力新子长”采访报道活动,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深入采访。
活动确定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认真安排部署,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了由县上领导担任组长的综合协调组、现场组、宣传材料组、后勤保障组、市容环境组和安全信访组,明确了各组责任,落实了工作任务。县委宣传部充分动员全体工作员,连夜加班,衔接采风活动路线安排,安排各点展板和简介,制作“印象子长”画册,培训讲解员;县文广局精心组织演出人员,认真编排节目;采风活动各涉及单位、乡镇通力协作,做足准备,保障采访采风活动的圆满完成。
周密方案获好评
经过近一个月的周密策划,我县将子长唢呐、风味小吃、钟山石窟、子长医改、治沟造地、城市建设、革命教育、示范农业等内容进行了整合策划。
4月6日下午15时,由103家中外媒体组成的“走进红都看发展,感受魅力新子长”采访采访团来到了我县,进行为期两天的采访采风活动。
综合协调组和现场准备组的工作人员,一遍遍地按照活动方案,联络采访采风点、车辆调度等,检查各点环境卫生,落实各点介绍人及简介,认真查看活动安排,将任务明确到人,确保采访采风活动万无一失;
宣传组的记者们跑前跑后,密切关注着采访采风活动,一边抢拍精彩瞬间,记录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边当起了临时讲解员,向中外媒体介绍我县的县情和各点情况。文化系统的工作人员们更是以精彩的子长唢呐、子长说书、子长道情等表演,深深吸引了中外媒体记者们。
在现场,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奋战在幕后,保障着采访采风期间中外媒体的饮食安全、车辆调度、电力供应、医疗卫生、环境卫生和交通安全。
各观摩点工作人员,更是早早的就等待着中外媒体的到来,向中外媒体介绍家乡的美景、美食和县上的各项工作。经过认真的准备,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详细的向媒体朋友介绍,使中外媒体对子长的历史文化、石窟文化、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沉醉震撼不已。
中外媒体认为,子长县通过精心的设计,高密度、大容量的展示了子长的各种资源,而且结合的非常巧妙。子长的各种历史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过去媒体对子长的关注度是不足的,借着这样的一个机会,媒体发现了子长,知道子长有这么多美好的东西,在子长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们反复表达他们的惊讶,对石窟的惊讶、对美食的惊讶、对民俗文化的惊讶以及对甚至对瓦窑堡、谢子长将军生平的惊讶,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我们媒体人也愿意充当子长的代言人,为子长更多的呼吁、更多的宣传、展示子长。
中外媒体相聚子长
中外103家媒体(其中网宣组58家,外宣组28家,境外媒体17家)和7位网络名人组成的采访采风团走访观摩了余家坪镇西山沟治沟造地工程、禾草沟煤业有限公司、钟山石窟、龙虎山将军纪念园等处,对我县有了详细的了解。并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好评。认为,西山沟治沟造地延续了南泥湾精神,李家沟现代农业示范园体现了现代农业特色,钟山石窟展示了子长文化精髓,让他们感受到石雕文化的千年之美,堪称世界级文化奇观,子长唢呐让他们此生难忘,子长小吃让他们回味无穷。通过2天来的采风,对子长总体印象是“三个没想到”:一是本次活动策划科学到位,安排合理得当,组织周密细致,落实扎实有力,让他们没想到;二是一部分媒体只知道延安有个瓦窑堡,不知道延安有个子长县,更不知道瓦窑堡就在子长县,没想到子长县山美、水美、文化美、人更美;三是没想到赛江南的南泥湾没有让他们看到江南景象,而在子长县西山沟看到了南泥湾精神,在子长县城看到了小江南。来的客人不管是总编、总监还是普通记者,不管是境外媒体还是国内媒体,在子长的总体印象是“兴奋”和“震撼”,一路采访下来对子长的印象最好,宣传我县的稿件最多。截至4月9日,共发稿件400多篇,其中原发稿件80篇,转载320篇,不包括微博、微信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