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也没有我的什么亲戚,俩个儿子也都在延安,也没女儿,只有我们老俩口,自从袁芳进入社区之后,这个娃娃就主动找到我,这个同志真是好同志,主动找到我门上,我当时非常受感动。”家住米粮山社区的栾大妈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子女都不在身边,老伴又重病在身,当我们谈起社区网格员的时候,她的激动更多的是因为关怀。
天气逐渐转冷,我县的社区网格员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把服务送到居民的心里。街道办新的“一联三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已经运行一年了,而这一年让街道办和社区居民的心连在了一起。
社区网格员张亚荣告诉记者:“作为一名网格员来说,我们从早上八点半单位学习完以后就下小区,小区里面就是查看环境卫生,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可疑人员,然后就是登记这种流动户口,了解居民需求,然后为孤寡老人做饭了,生活不得动的洗衣服了等等打扫卫生了什么的,到冬天了,容易感冒,给他们送送药,遇到困难,能帮我们就帮了,帮不了的我们就上报指挥中心,社区上配合指挥中心来处理问题。”
“一联三化”服务管理模式指的是“县街联动,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多元化服务”建设,以解决社区中的热、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平安社区”创建为目的。不断加强便民服务,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
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逐渐多元化、复杂化,给城区街道办事处传统的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带来不小的压力。经过不断摸索学习,“一联三化”的社会管理模式为各项工作在为民服务、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大局稳定、平安创建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了解,所谓“一联三化”即,县镇街联动,与县上各部门的共同组建了三支队伍,即服务管理队伍、实有人口信息采集队伍、防汛救灾队伍;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红袖章行动”47个区域管理拓展成为69个网格化管理;实行“1+1”捆绑法;在防汛救灾中,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作用;信息化支撑:是摸清区域内的人口、房屋等基础信息;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多元化服务:积极实施“一二三四”服务工程,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均等化服务,建设平安幸福新社区。
法院干警闫东说,“我院与街道办社区网格员相互联动,组成平安建设联动宣传队,与网格员一同进家入户进行平安宣传,加强居民的平安意识,全面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街道办便民大厅于2012年12月正式运行,占地150平方米,设信访接待室和民事调解室,党政综合、民政服务、计划生育、劳动中介4个便民业务窗口厅和社会服务管理指挥中心厅。结合“一联三化”服务管理模式,极大的方便了群众,提高广大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我们对网格员的管理非常严格,要求每人每天上报15条以上有价值的信息,要求网格员对网格员十项工作职责一口清,对网格内的人、地、事、物、组织等一口清。要求网格员八小时之内在本网格上报10条有价值的信息,八小时之外到玩个以外上报5条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每周对上报信息进行一次质量分析,每月进行一次网格信息质量分析。我们网格最大的特点是就地处理问题,而不是上报信息。将85%事件处理在网格内,我们除了分流给外协部门外,还建立了街道办分管领导跟踪协调办理机制。”
“一联三化”工作服务细致,信息量庞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街道办是如何在降低运营成本的情况下做好这项工作呢?
据介绍,“我们的网格员主要由社区干部和公益性岗位来组成,共同组建了一支十位一体的网格力量。网格力量以党员中心户为中心,由治安中心户、计生中心户、网格员、网格管理员、社区干部、卫生协管员、保洁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和红袖章巡逻员组成。结合自身实际,将工作做到最好,成本降到最低,效果达到最优。”
街道办“一联三化”工作模式具有网格情况清楚、服务队伍壮大、反应机制迅速、社区工作高效、服务居民便捷、平安建设深入、文明氛围浓厚、居民生活温馨等优势,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今年上半年,先后有省市领导前来视察指导,其他县区和县内各单位也陆续交流学习。
街道办主任郝春红告诉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为“一联三化”的总体要求和思路,做好社会服务管理这个大课题,着力加强对网格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网格员业务能力,确保网格内一般事件能够及时处理,上报的事件快捷、准确。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升级系统,努力扩大服务范围,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尽快实现远程便民服务的设想。努力将我办打造成社会服务管理的示范区和安定文明引领区,为建设富裕、生态、和谐、幸福新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