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子长大地,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灾后重建场面和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田间地头,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整地建园;灾民安置点上,一座座新房正拔地而起,新铺的路面干净整洁;养殖小区里,标准化圈舍连成一片,出栏的生猪装车外运……曾经受损严重的子长灾区,创伤渐渐抚平,让人感觉充满了希望。
两个多月前,一场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猝然而至,致使子长县9镇1乡1个街道办5个中心社区11.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房屋、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工矿企业、通信电力等受损严重,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坚强的子长儿女把痛苦藏在心底,满怀必胜的信念积极投身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县委、县政府更是把灾后重建工作当成当前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抓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同绘灾后重建美丽图景,撼天动地的时代壮歌响彻每个角落。灾后重建进程中的子长犹如涅槃重生,再次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要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当暴雨停息、洪水退去,抗洪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立即提上了子长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为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县委书记兰孟偃、县长谢延明率领有关部门深入到受灾较重的余家坪、寺湾、南沟岔、涧峪岔等乡镇和中心社区,靠前指挥调度,解决灾后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时刻关注灾区群众冷暖,在重大事项、关键节点上,亲力亲为、谋划协调,鼓足了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劲头。县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下发了《子长县人民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和《子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查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帅、乡镇全面负责、牵头部门和包村单位积极配合”责任制,21个包乡镇县级领导、16个牵头部门和130个“双百双千”包村帮户行动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包村干部400余人深入乡镇、村组、社区,逐户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帮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交通、水利、农业、电力、通讯等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农村帮助恢复生产,修复水毁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电力、通讯网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各乡镇党委及时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实行蹲点包抓,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受灾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采取“邻里互相帮助,邻村互相支援;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的办法,大家亲帮亲,邻帮邻,互相帮助,重建家园,共渡难关。村组党员干部在灾后重建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技术指导员又是现场施工员,每一位干部都融身于重建,融心与百姓,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最危难的时刻,总能听见党员干部的声音,最困难的地方,总是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
从灾情发生到灾后重建,俯仰之间,已届十月。这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一段时光,这是怎样繁忙且令人焦虑的一段岁月。从灾情发生到灾后重建,子长县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发扬“万里征程不下鞍”的连续作战精神,他们每天和群众在一起,将灾后重建的战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课堂,用真情来播洒党的阳光,用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彰显民本情怀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正像许多群众所说的那样:“这次遭了这么大的灾,县上的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把我们当亲人一样来看待,是他们将我们从危房中解救出来,进行了妥善安置,又是他们为我们建起了新居,让我们搬迁入住。”
在这一出一进中,群众所得到的温暖、受到的感动无以言表。
两个多月前,一场百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猝然而至,致使子长县9镇1乡1个街道办5个中心社区11.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房屋、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工矿企业、通信电力等受损严重,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坚强的子长儿女把痛苦藏在心底,满怀必胜的信念积极投身到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县委、县政府更是把灾后重建工作当成当前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抓手,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同绘灾后重建美丽图景,撼天动地的时代壮歌响彻每个角落。灾后重建进程中的子长犹如涅槃重生,再次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要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当暴雨停息、洪水退去,抗洪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工作立即提上了子长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开启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千头万绪。为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县委书记兰孟偃、县长谢延明率领有关部门深入到受灾较重的余家坪、寺湾、南沟岔、涧峪岔等乡镇和中心社区,靠前指挥调度,解决灾后重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时刻关注灾区群众冷暖,在重大事项、关键节点上,亲力亲为、谋划协调,鼓足了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和劲头。县上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下发了《子长县人民政府关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意见》和《子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查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任务,夯实责任,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挂帅、乡镇全面负责、牵头部门和包村单位积极配合”责任制,21个包乡镇县级领导、16个牵头部门和130个“双百双千”包村帮户行动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包村干部400余人深入乡镇、村组、社区,逐户了解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帮助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交通、水利、农业、电力、通讯等部门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组织精干力量深入农村帮助恢复生产,修复水毁桥梁、道路、水利设施、电力、通讯网络,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各乡镇党委及时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实行蹲点包抓,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受灾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全力投入灾后重建工作,采取“邻里互相帮助,邻村互相支援;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的办法,大家亲帮亲,邻帮邻,互相帮助,重建家园,共渡难关。村组党员干部在灾后重建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既是技术指导员又是现场施工员,每一位干部都融身于重建,融心与百姓,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最危难的时刻,总能听见党员干部的声音,最困难的地方,总是活跃着党员干部的身影。
从灾情发生到灾后重建,俯仰之间,已届十月。这是怎样惊心动魄的一段时光,这是怎样繁忙且令人焦虑的一段岁月。从灾情发生到灾后重建,子长县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发扬“万里征程不下鞍”的连续作战精神,他们每天和群众在一起,将灾后重建的战场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课堂,用真情来播洒党的阳光,用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彰显民本情怀的过程中,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正像许多群众所说的那样:“这次遭了这么大的灾,县上的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把我们当亲人一样来看待,是他们将我们从危房中解救出来,进行了妥善安置,又是他们为我们建起了新居,让我们搬迁入住。”
在这一出一进中,群众所得到的温暖、受到的感动无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