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首页 > 要闻快讯 > 正文
【教育实践】李家岔镇美丽乡村建设再绘新画卷
时间:2015-01-06 07:35:49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本报讯(王东东 石鑫)“以前我家院子后是一片‘公共垃圾池’,夏天的时候臭气熏天。现在好多了,村里有了集中垃圾箱,还修建了垃圾池,街道两旁也绿化了,没事的时候还可以带着孙子到广场来溜达溜达,都很满意!”
    连日来,记者在李家岔镇走访时发现,昔日村民柴火乱堆乱放、垃圾随意倾倒、院落杂物乱放的生活陋习,已被全新的生活方式所替代:曾经尘土飞扬的土路变成了整洁宽阔的水泥路,杂乱无序的“三大堆”变成了枝叶吐绿、芳香四溢的绿化带,污水横流的臭水沟变成了绿草如茵的小公园,农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镇开展了“齐心共创环境优美乡村,协力打造粮丰果硕李镇”创建活动,坚持“村容整洁、设施标准、服务完善,管理有序”的环卫一体化理念,结合农村实际,积极优化、美化镇域环境,努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街靓、村美的美丽乡村。
                                                                                       陋习没了  环境就好了
    整治农村环境是一个老话题,也是块“硬骨头”。由于农村公共服务相对滞后,加之经费短缺和设施投入不足等,使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治而不净的怪圈。久而久之,人们“端着饭碗闻臭味、住着楼房赶苍蝇、穿着皮鞋踩泥泞”也就见怪不怪了。而整治农村环境,改变这样的陋习,更要下决心、出重拳,从源头抓起,改变生活陋习。该镇从清理粪堆、垃圾堆、柴草堆“三堆”入手抓起,发动村民清理自家院落,并在公路沿线、村落配置保洁员、垃圾箱,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机制和“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保洁模式,实现了城乡垃圾日产日清。   
    “真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们村的变化会这么大,乱堆乱放现象没有了,河水也变清了,住在这里,我觉得和城里没啥区别,好着哩!”说起现在的居住环境,李家岔镇阳道峁村民李世忠感叹不已。
                                                                                         素质提高了  家乡就美了
    环境整治“整”是重点,“管”是关键。实现农村“容貌整洁”,既要打好“突击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美丽乡村不仅美在外在环境,更要美在内在实力,李家岔镇把“星级村”评创、“美丽庭院”评创等多种文化活动与公民道德、乡村文明相结合,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和整体素质。该镇人大主席高国宏说:“其实美丽乡村的建设归根结底就是人的素质的提升。我们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素质,我们的老百姓把环境美,家美,乡村美当成了一种追求。”
                                                                                         环境好了  收入就多了
    家有猪牛羊,致富心不慌。这是农村群众的口头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畜禽散养、粪便污染已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直接影响群众的身体健康。该镇积极推行发展生态苹果产业,提高畜禽粪便利用率。科学使用农家肥,在阳道峁村、乔家岔、窑则峁河、龙咀河、水晶沟等村发展以日本红富士为主打品种的14600亩山地苹果种植。
    降家峁子,地处横山边界,地理条件极差,昔日的贫困村,变废为宝,利用农家肥,大力发展山地苹果产业。如今家家户户年收入都在4万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10万,早就脱掉了“贫困”的帽子,去年还成立了高柏山苹果合作社。
    五月李家岔,花团锦簇,万木葱茏,阳光明媚。一个个美丽的新景象,绿树掩映下的白墙青砖,花坛中盛开的鲜花及满脸笑容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美丽新农村幸福和谐的画卷……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