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孙乐 王奂奂)史家畔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要求,立足重点,创新思路,采取“五项”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使全乡农村环境“亮”了起来。
创新思路,强化责任。史家畔乡围绕“民富乡美”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行领导联村、干部联户制度和分片承包工作责任制,并与“双千双百”包扶单位密切配合,确保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共同抓落实。
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在抓好全乡环境卫生的基础上,着力抓好“一线两沟三校四点”。一线,即我乡境内的205省道公路沿线;两沟,即史家畔沟和湫峪沟沟道;三校,及杨家园则中学、丹头中心小学与湫峪沟小学;四点,即丹头村火车道与公路交汇点及周边,李家沟中心广场,马家坪省级卫生村和湫峪沟村。通过重点治理及维护,使全乡环境整治有亮点、有示范。
整合资源,注重结合。依托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项目,整合资源、捆绑项目,将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乡、省级文明乡镇创建,与卫生村、文明村、文明户、平安家庭、文明院落创建相结合,增强群众爱护家园的自觉性,形成人人参与、合理整治的良好氛围。
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第一步,全面开展净化工作。动员全乡干部以及村民开展了环境卫生大清除和“清洁家园”活动,对全乡道路环境、村舍院落、基础设施进行了彻底清洁。第二步,重点开展美化工作。在公路沿线、主要巷道和农户庭院精心设计,栽花种草、美化家园。第三步,大力开展亮化工程。对农村乱土堆、乱草堆、乱石堆进行清理,并结合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曹家坪垃圾填埋场及垃圾屋、堆粪池,配备垃圾桶,扮靓了农村环境。
建章立制,加大督查。为走出农村垃圾“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怪圈,史家畔乡实行垃圾整治目标责任制,并建立了《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责任制》、《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史家畔乡保洁员管理制度》、《史家畔乡环境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等制度,把对各村整治成效的考评要纳入年终统一考核的内容,作为评先、评优和奖励的依据,并由乡整治领导小组每月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和评比。同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村干部、包片干部、包片领导实行“三定”责任,定路段,定人员,定职责,由村居主干及包片领导、包村工作队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抓落实。
通过以上措施,保证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进行,激发了广大群众的参与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提升了环境治理成效的持久性,为推进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
如今,史家畔乡公路沿线是五彩鲜艳的花朵,正如宴宾大道;向上看,两排整齐的绿柳在蓝天的映衬下迎风飘扬,诉说欢迎;放眼两侧望去,或是整齐的农村院落,或是一排排现代温室大棚,或是青山绿水,是画也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