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子长,漫山遍野的槐花竞相开放,白茫茫的一片随风起伏,花香飘荡四野。对于子长县马家砭镇赵家焉村的养蜂人韩占裕来说又是一年采蜜时,开始忙碌起来。从24岁开始养蜂到今年71岁,47年的养蜂生涯早已让他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蜂王”,在他心里养蜂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一份营生,更多的是一份坚持。
看见我们的到来,韩占裕热情的让我们品尝蜂蜜,也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养蜂故事。“我之前干的是皮匠的活,二十几上开始养蜂,那会没师傅教书籍也不好买到,全靠自己瞎鼓捣……”韩占裕的养蜂史可以追溯到他二十四岁的时候,那时做皮匠的他听说养蜂不仅能挣钱,还能走遍大江南北很是心动。经多方打听考察后,他认准养蜂是一项好的致富产业,再也没回头。刚买来的蜂由于没有经验,没养几天就死掉了。然而认真不服输的性格让韩占裕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继续买蜂尝试。不懂的就四处请教,订阅相关的书籍自己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养蜂经”。1996年,韩占裕的养蜂产业已逐步发展起来了,成为远近有名的养蜂大户。韩占玉不仅精通养蜂之道,更加注重开发养蜂附属产业,他除了自己摸索养蜂的方法,还主动外出学习中医蜂疗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带回来,传出去。
从小看着父亲养蜂的韩永胜,慢慢开始和父亲一起养蜂,如今他自己养蜂也有28年了,规模有160多箱、200多万只蜜蜂,就今年的槐蜜产量约1万多斤。
相对于父亲韩占裕,韩永胜的养蜂之路就更为艰辛一点,他很少会一直驻扎在本地养蜂,根据自己养蜂的实际情况,他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蜂路线。一年四季,他一路追寻着花期,云南、包头,哪儿有鲜花盛开,他就走到哪里过着游牧般的生活。
“我从87年开始养的蜂,现在是养160箱蜂,我们养蜂的收入主要靠的是蜂蜜、蜂王浆、花粉还有蜂蜡,蜂胶这几类的收入。主要是靠蜂蜜收入,一般情况下是以总发为主,零售就是捎带着。再就是我们主要是以大型转移开始养的,一年从南到北是转一圈。”韩永胜说。
“养蜂可以平衡生态。光这个蜂的收入就养殖行业的收入来说的话,是特别不一般的,以后的话,我想的就是继续免费培训,让大家一起富起来,让环境好起来。”在谈到今后的想法时,韩占裕说,一人富了不算富,他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使养蜂这一产业真正成为马家砭镇乃至全县的一项富民产业。
韩氏父子这样的养蜂人让我们坚信小小的蜜蜂将逐渐形成了一个大产业。
苦中作乐 自学养蜂
闻着花香,踏着乡间的小路,记者来到韩占裕家的院子里,只见蜂箱错落有序地排列着,嘤嘤嗡嗡的蜜蜂飞来飞去,韩占玉头戴简单的草帽,正在收蜜。只见他走进其中一个蜂箱,利索地的拿出巢框,用蜂刷轻轻的赶走仍然附着在巢框上的蜜蜂,将巢框递给妻子放进摇蜜机。成群的小蜜蜂四散飞舞有些吓人,韩占玉早已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依旧自顾自地忙碌着。只见手柄被快速摇动起来,由于离心力作用,蜂巢上的蜂蜜被甩到摇蜜机的桶壁上,色泽微微偏黄透明的槐花蜂蜜就逐渐从出蜜口流出来,着实诱人。看见我们的到来,韩占裕热情的让我们品尝蜂蜜,也和我们聊起了他的养蜂故事。“我之前干的是皮匠的活,二十几上开始养蜂,那会没师傅教书籍也不好买到,全靠自己瞎鼓捣……”韩占裕的养蜂史可以追溯到他二十四岁的时候,那时做皮匠的他听说养蜂不仅能挣钱,还能走遍大江南北很是心动。经多方打听考察后,他认准养蜂是一项好的致富产业,再也没回头。刚买来的蜂由于没有经验,没养几天就死掉了。然而认真不服输的性格让韩占裕没有因为失败而放弃继续买蜂尝试。不懂的就四处请教,订阅相关的书籍自己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养蜂经”。1996年,韩占裕的养蜂产业已逐步发展起来了,成为远近有名的养蜂大户。韩占玉不仅精通养蜂之道,更加注重开发养蜂附属产业,他除了自己摸索养蜂的方法,还主动外出学习中医蜂疗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带回来,传出去。
打虎亲兄弟 养蜂父子兵
“慢慢的养蜂也就有一点经验了,也开始好起来了。一个蜂箱一天能酿出大约15至20斤,以每斤20元的价格来说,这个蜂的收入就不一般了。最后面我发展的我们全家都养蜂,儿子也养上蜂了,我也养着了。” 从小看着父亲养蜂的韩永胜,慢慢开始和父亲一起养蜂,如今他自己养蜂也有28年了,规模有160多箱、200多万只蜜蜂,就今年的槐蜜产量约1万多斤。
相对于父亲韩占裕,韩永胜的养蜂之路就更为艰辛一点,他很少会一直驻扎在本地养蜂,根据自己养蜂的实际情况,他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养蜂路线。一年四季,他一路追寻着花期,云南、包头,哪儿有鲜花盛开,他就走到哪里过着游牧般的生活。
“我从87年开始养的蜂,现在是养160箱蜂,我们养蜂的收入主要靠的是蜂蜜、蜂王浆、花粉还有蜂蜡,蜂胶这几类的收入。主要是靠蜂蜜收入,一般情况下是以总发为主,零售就是捎带着。再就是我们主要是以大型转移开始养的,一年从南到北是转一圈。”韩永胜说。
自己富了不算富
如今,韩占裕父子的养蜂规模已达到300多箱,年收入突破了10万元。他在自己发家致富的同时,希望带动周围群众也来发展养蜂产业,实现共同致富。2008年,他成立了子长县裕盛龙养蜂专业合作社,办起了养蜂技术培训班,免费传授养蜂技术。“养蜂可以平衡生态。光这个蜂的收入就养殖行业的收入来说的话,是特别不一般的,以后的话,我想的就是继续免费培训,让大家一起富起来,让环境好起来。”在谈到今后的想法时,韩占裕说,一人富了不算富,他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使养蜂这一产业真正成为马家砭镇乃至全县的一项富民产业。
韩氏父子这样的养蜂人让我们坚信小小的蜜蜂将逐渐形成了一个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