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首页 > 要闻快讯 > 正文
【精准扶贫】真扶贫 扶真贫--子长县蚕桑中心扶贫侧记
时间:2015-07-12 20:33:24作者:周展辉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地处我县涧峪岔镇的南家峁村贫困人口占全村的近20%,是我县蚕桑中心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在扶贫开发中,县蚕桑中心立足工作实际,做实精准识别,以产业扶贫为主抓手努力扶真贫,真扶贫。
精准发力扶真贫
    南家峁村,绿油油的桑树地里,杨步荣正在采摘桑叶,屋内的蚕盘里圆润的小蚕正在欢快的吃着桑叶,刘玉芳的眼神中透露着喜悦。       
    南家峁村离镇政府5公里,沿重耳川河道旁,辖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有285户1206人,该村贫困人口达55户187人。刘玉芳、杨步荣夫妻是县蚕桑中心帮扶33户114人中年龄最长,以养蚕为主抓产业自主脱贫致富的代表。
    今年66岁的刘玉芳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每月药品费用就是个大开支,丈夫杨步荣是个失声者,今年70岁,子女工作在外,生活的较为艰辛。蚕桑中心经多次走访,制定扶贫计划和询问老人后决定全力帮助两位老人养蚕致富。

查看蚕苗
    “我之前都养过蚕,只是后来身体不好放弃了。今年在蚕桑中心的帮助下养了1张蚕,蚕都是大窝的,再过几天就能卖了,蚕药和蚕的工具都是免费给我的,今年小蚕共育的好,长得也好,会是个好收成……”刘玉芳笑着说。
    “知晓刘玉芳的身体情况不好,采摘桑叶是个体力活,蚕在五龄期又极需大量桑叶,我们就帮她采摘桑叶减轻她的体力负担,并全程帮助指导。” 该县蚕桑中心副主任杨小军说。
产业扶贫真扶贫
    “精准扶贫重点要在产业上,要让群众脱贫致富。”该县蚕桑中心主任南学平说。

撒蚕药
  “外出打工虽然挣钱多却离家远,辛苦得多,但现在好了,在蚕桑中心的帮扶下,我养起了蚕,6张春蚕相当于半年的外出打工收益,离家近可以照顾孩子不说,比起打工苦轻的多了。”贫困户白春琴说。
    据悉,白春琴之前一直在外打工,回来后不仅在蚕桑中心的帮助下养起了蚕更是在蚕桑现代示范园区内打起了工,今年脱贫指日可待。
    “我们免费指导和帮助群众修剪、嫁接改良桑园,免费给群众提供蚕种、蚕药、化肥、配备大棚配套设施(方格簇、蚕盘、喷雾器等),蚕种都是免费共育后二眠起后才分发给农户来饲养,这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蚕茧的收购价格也是在省上定价的基础上上浮2元左右,充分保护了种桑养蚕户的利益,让大家无后顾之忧。”南学平说。
    种桑养蚕不仅投资小,而且周期短、见效快,对于贫困群众来说是最适合发展的产业。该县蚕桑中心立足南家峁村的实际村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了产业扶持、技术培训、资助创业、救助扶贫等多个措施。
扶贫扶智保脱贫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同样是打工,有没有技术差别太大了。据悉,蚕桑中心今年计划培训举办大型培训班3次,让更多的蚕农掌握养蚕新技术。
    蚕桑中心积极配合南家峁村实施“一事一议”,申请专项项目资金20万元,用于南家峁村经济的发展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并资助鼓励群众创业。
    “对今年考入高等院校的贫困大学生,我中心准备每人发放助学资金500元并优先为南家峁村未就业大学生在园区提供创业机会。”南学平说。
    扶贫先扶智,授鱼更授渔。为让南家峁村农民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蚕桑中心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让农民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从“物质扶贫”向“技术扶贫”转变。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