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县史家畔乡丹头村,有一个养土猪的女猪倌,名叫闫艳艳。虽然年纪不大,但养猪事业红红火火,成为当地有名的土猪养殖行家。
闫艳艳,1980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嫁到史家畔乡丹头村。她教过书,养过牛,开过小卖部,但都不尽如人意。由于平时爱看央视七套《致富经》,久而久之,她慢慢萌生出养殖土猪的想法。她说:“市场上卖的猪肉,大都是饲料猪,没有记忆中小时候吃的肉纯香。”
2010年,闫艳艳向亲戚朋友借来钱,租赁了120亩坡耕地,买回几十个猪仔,踏上了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去年7月份,一部分猪仔突然得了病,拉稀不止。她愁得睡不着觉,东奔西跑到处寻求解决办法。很快,在县畜牧局兽医专家和附近养殖户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挺过了这一关。
2014年底,闫艳艳精心喂养的几十头猪膘肥体壮,眼看就要到上市时期,她满心欢喜和期待。然而,清冷的销售市场,让她一度受挫。猪肉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销路难以打开。但她没有退缩,坚信这地地道道的土猪肉一定有市场,只要大家吃了,一定会觉得好。
于是,每天除了喂养土猪外,闫艳艳还要出去跑市场,推销自己的土猪肉。不少买过她家土猪肉的顾客,都成了回头客。渐渐地顾客慕名上门来买肉,还有人提前预订,土猪肉终于打开了销路,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她在县城张家沟市场开了一家“老味道土猪肉”店,经过试营业,就拥有了一群忠实的“粉丝”。
“老味道土猪肉,每天都供不应求。去年收入60万元。”闫艳艳说。
闫艳艳,1980年出生,中学毕业后,嫁到史家畔乡丹头村。她教过书,养过牛,开过小卖部,但都不尽如人意。由于平时爱看央视七套《致富经》,久而久之,她慢慢萌生出养殖土猪的想法。她说:“市场上卖的猪肉,大都是饲料猪,没有记忆中小时候吃的肉纯香。”
2010年,闫艳艳向亲戚朋友借来钱,租赁了120亩坡耕地,买回几十个猪仔,踏上了创业之路。
万事开头难。去年7月份,一部分猪仔突然得了病,拉稀不止。她愁得睡不着觉,东奔西跑到处寻求解决办法。很快,在县畜牧局兽医专家和附近养殖户帮助下,她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挺过了这一关。
2014年底,闫艳艳精心喂养的几十头猪膘肥体壮,眼看就要到上市时期,她满心欢喜和期待。然而,清冷的销售市场,让她一度受挫。猪肉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销路难以打开。但她没有退缩,坚信这地地道道的土猪肉一定有市场,只要大家吃了,一定会觉得好。
于是,每天除了喂养土猪外,闫艳艳还要出去跑市场,推销自己的土猪肉。不少买过她家土猪肉的顾客,都成了回头客。渐渐地顾客慕名上门来买肉,还有人提前预订,土猪肉终于打开了销路,生意一下子红火起来。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她在县城张家沟市场开了一家“老味道土猪肉”店,经过试营业,就拥有了一群忠实的“粉丝”。
“老味道土猪肉,每天都供不应求。去年收入60万元。”闫艳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