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人民网】子长唢呐——绚丽的民间艺术奇葩
时间:2015-01-12 20:46:58作者: 吴瑞 强国…  &nbs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一杆杆长号声声嘹亮,一支支唢呐曲曲动听。这长号声、唢呐声,响遍了黄土高原的千山万壑,激荡着每个人的心扉。提起子长唢呐,人们都会翘指称赞:“神!吹得真神!”
    一曲动听的子长唢呐,可令成百上千人倾倒
    子长唢呐历史悠久,代代相传。长期以来,它以五人一组,系吹打结合的吹奏班子,俗称“吹手”。这些民间乐队人虽少,但唢呐吹起来曲调委婉动听,红火热闹,群众十分喜欢。在子长,每逢过红白大事、搞庆祝活动、闹秧歌,都有“吹手”助兴。这样,吹鼓手的家族也就世世代代地繁衍了下来。
    改革开放以来,子长县围绕唢呐艺术开展了大量挖掘、抢救和推广工作,并专门成立了“子长唢呐协会”,唢呐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唢呐队伍愈来愈壮大,唢呐的吹奏、表演艺术比以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演奏形式上,从原来的五人一组,发展到今天少则三五十人,多则三四百人大阵容的舞动式演奏;从街头、院落的自由演奏,发展到按曲照谱的正规舞台演奏;从单纯的两支大唢呐各吹高、低两个八度的传统吹奏,发展到唢呐、海笛、管子、笙、笛子合奏;从鼓、钹、锣(疙瘩锣)比较简单的打击乐,逐渐发展到大鼓、小鼓、水钹、小钹、京锣配合敲打,后来还增加了架子鼓、笙和电子琴等乐器伴奏,其声势恢弘大气、排山倒海,其音震天动地、响彻苍穹,其律袅袅绝美、如天籁之乐;从以往的只吹传统曲牌,发展到曲牌、民歌、流行歌曲按不同场合恰当吹奏的境界。
    子长唢呐杆长碗大,音色明亮宏厚,粗犷悍实,热烈奔放,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其曲牌丰富多彩,变化无穷,艺术魅力很强。抒情时,悠扬悦耳,委婉动听,如行云流水;喜庆时,欢快明亮,亢奋激越,如万马欢腾;哀怨时,如泣如诉,荡气回肠,如苍天悲哭。黄土高原特有的风土人情,似乎一览无余地倾诉于唢呐声中。一曲动听的子长唢呐,可令成百上千人倾倒折服,真乃是“此曲应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子长唢呐,根植于深厚的黄土地
    在子长的唢呐队伍里,上辈演奏比较好的有薛增山、麻成海、马五等人;现今演奏比较好的,有马家砭镇焦家河村的焦养亮、焦吉祥兄弟,史家畔乡崖坪村的李树林、李树森兄弟,南沟岔镇南河村的薛光华、薛光年兄弟,涧峪岔镇的薛守高,还有玉家湾镇的贺福元、张金贵,路坪村的徐六、徐丑兄弟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唢呐演出中获得过奖项。
    子长唢呐最精彩、最令人赞叹的地方,就在于这些美妙的乐曲不是经过高等学府深造的音乐天才演奏的,没有经过专业艺术家的刻意“修正”,而是根植于深厚的黄土地,来自于广袤的乡村民间,出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之手,完全是农民自己的创意和情感的宣泄与表白。一群朴实的陕北汉子,将唢呐吹奏得响彻云霄,天回地应,一群群彪悍的陕北后生,将唢呐演奏得山川摇动,水波即兴。在艺术的海洋里,子长唢呐如同一朵争奇斗艳的山丹丹花,光彩照人,鲜艳夺目。
    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如今,子长唢呐作为民间文化艺术,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已成为地地道道的“特产”和本土的一大艺术品牌,登上了大雅之堂,逐渐为全国人民所熟悉。近年来,先后在湖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成功演出,应邀参加了《羊马河战役》、《北斗》、《火种》、《刘志丹与谢子长》、《中国命运大决战》、《童年的回忆》等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其中为凤凰卫视制作的《子长唢呐迎亲》向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放。2006年7月,在“第七届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艺术表演暨全国首届民间吹歌展演第四届南戴河荷花艺术节”比赛中,子长唢呐以高超的技艺、精彩的表演和浓厚的地方风味,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9年8月,子长唢呐受邀首次走出国门,参加为期一个月的英国爱丁堡军乐节。2011年8月,子长县唢呐艺术代表团又受邀参加了俄罗斯军乐节演出,向世界展示陕北儿女豪迈奔放的性格和独有的    黄土风情文化,为子长争光,为圣地争光,为祖国争光。
    堪称陕北一绝的子长唢呐,不但吹遍了陕北的山山水水,而且吹响了中华大地,它是黄土高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民间文艺宝库中一枝绚丽的奇葩。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