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都瓦窑堡 感受魅力将军县”采风采访第三站——钟山石窟
子长在历史上为古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道,钟山石窟始建于晋太和年间(公元366—370),历经千余年凿建而成。钟山石窟共有18个石窟,目前开掘的是整个石窟群中的5个,其中以中窟规模最大,内有大小佛像13000尊,故称“万佛岩”。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在这里每一个佛像还是刻画的栩栩如生,刚进主窟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正中长11米,宽5.3米,高1.4米的石坛基,坛基上有三组十四尊大型立体石雕造像,主佛像为三世佛,分别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而在他的两旁是站着他的弟子迦叶和阿南。令人惊奇的是,这些造像都是在坛基上就地雕刻而成的,在国内外石刻艺术中属罕见。坛基上前後两排分布着八根接地连顶的方形石柱,为建窟时所留支撑顶板岩石之用。洞内富丽堂皇,色彩鲜艳,万尊雕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错落有致,做工精细。石柱四周和石窟四壁一样,均密无间隙地刻有浮雕小佛像,有的闭目诵经,有的凝神若笑,神态各异,个性鲜明,气韵生动。透过这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仿佛看到在昏暗的油灯下,一代代的雕刻大师用汗水和青春,雕刻着这一尊尊佛像,他们以十分娴熟高超的技艺,成功地塑造了佛的雍容大度,菩萨的婀娜多姿,罗汉的千姿百态,弟子的老诚持重及其历经磨劫却始终不悔的献身精神,从而展现出了一幅幅气韵生动、非凡,个性鲜明的立体图像。中外学者认为,其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不在云岗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被誉为“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第二个敦煌”、“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
在石窟内的回型走廊里慢慢品味这一尊尊形态各异的佛像,使人的心也在不知不觉间沉静了下来,仿佛耳边有位高僧在低语着经文,洗涤着这凡世间的尘埃。也让人的心灵得到了那份久违的安宁。
而钟山石窟的神奇还不仅于此,在民间关于这座石窟的传说有很多,相传这座石窟有三次都在即将遭到灭顶之灾的时候,突降祥瑞而化险为夷。而讲到这座石窟最神奇的地方,还得从1989年的那个秋天说起。1989年的9月18日,凌晨两点钟,钟山石窟主窟上方掉下来一块石头,这块石头大约有3吨多重,按理说它要砸中过去世,弟子阿南这尊佛像,但是这块石头很神奇,既没有砸中这尊佛像,连这个台阶的边沿都没有沾上,刚好掉落在这个巷道中间,这也许是钟山石窟的又一个神奇的故事。而在石窟外面的一个角落里,生长出了几棵树,看上去像泡桐非泡桐,像楸树非楸树,直到参加钟山石窟旅游发展规划专家评审会的西北林业设计院院长和林业部教授发现后才认定这是菩提树。菩提树它是一个南方热带树种,在北方这个严寒的气候下,就是有也不可能生长,但这里的菩提树就生长的很旺盛。在角落里还有杜仲树,杜仲树是生长在秦岭以南的树种,是一个名贵的药材树,它的皮,它的叶都是名贵的药材,但是这个菩提和杜仲,为什么都同时在它不可能生长的地方出现了呢?这个专家也是不太好解释。这也许就是老百姓说的……普度众生吧。
采访采风团观看宣传片
在院内菩提树下
采风团全体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