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都瓦窑堡 感受魅力将军县”采风采访第六站——子长县人民医院
2008年6月1日,子长县宣布创建平价医院,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当时,全国还没有一个地方从公立医院入手进行改革。子长的医改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不断强化政府财政投入,构建多渠道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这一思路吸引了各级政府、学者、公众的关注,被称为医改的“子长模式”。
经过7年多的持续推进,目前,子长县医疗总体呈现出门诊住院人次、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职工收入“四提升”和次均费用、运行成本、医疗纠纷、转院转诊率“四下降”的趋势。与改革前比,全县住院平均费用下降37%,门诊平均费用下降40%,用药占比从2007年的61.3%下降到目前的27.5%。
医改之初,子长县认为看病贵的主要根源体现在药价虚高、检查费用过高和大处方等方面。为此,通过合理测算补偿标准,建立了对公立医院的多渠道补偿机制。一方面子长县加大了政府投入力度,将公立医院由差额单位改为全额预算,将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医疗卫生项目、公共卫生项目补助、指令性补助等相应的政策性补助足额补助,将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人才培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县财政负担公立医院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和公立医院历史债务的偿还。这样一来,不仅有效解决了公立医疗机构的生存发展难题,更为重要的是,促进公立医疗机构能够把主要精力用于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为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另一方面,子长县全面改革了药品购销体系,取消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推行药品集中采供、统一配送制度。同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建立起绩效评价与政府投入挂钩的补偿机制,把公立医院提供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和患者满意度等作为重要指标,引导医院健全以社会效益、工作效率为核心的人员绩效考核制度,提升医院管理能力。2014年,公立医院总诊疗32.27万人次,其中,门诊29.9万人次,同比增长39.1%,住院2.37万人次,同比增长26.2%,业务总收入1.3亿元,同比增长51.2%,转院转诊率同比下降20%。
与此同时,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与改革前相比,县医院职工年平均收入由2.9万元提高到8万元,最高达20万元。中医院职工年平均收入由2.4万元提高到6.1万元,医务人员的收入明显高于教师和公务员队伍。
另外,医疗机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本质变化。2007年县医院总收入356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18%;医疗收入占33%;药品收入占49%;2014年县医院总收入1283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占总收入的20%;医疗收入占64.3%;药品收入占15.7%。医保基金占住院收入的比例由改革前的16%提高到了32%。
采访采风团成员听取我县医改工作情况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