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在中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抗日救亡运动重新高涨的形势下,迫切要求对日本进攻以来的形势作一次正确的分析,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政策,纠正严重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为此,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决议,中共中央于1935年12月17日-25日在子长县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秦邦宪(博古)、彭德怀、邓发、凯丰(何克全)、李维汉、吴亮平、张浩(林育英)、杨尚昆、郭洪涛、欧阳钦等。中共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分析了华北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讨论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问题,评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着的那种认为不可能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与中国工人、农民联合抗日“左”倾关门主义的观点,决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议还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后会,毛泽东根据瓦窑堡会议决议精神,于12月27日,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进一步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系统地阐明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评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