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延安日报】苗育春: 流转土地100亩 种植大棚17座
时间:2016-09-21 12:28:29     点击数:次    来源:延安日报




● 苗育春 (左) 为菜农讲解大棚种植技术


  16年的创业路,苗育春走得很艰难,他经历过多次失败,但从未停止追梦的脚步。如今,他在子长建了17个大棚,并成立了育春果蔬专业合作社,还带动周围200多户菜农一起走上了致富路。

打工攒钱编织创业梦想

        
苗育春是子长县玉家湾镇刘来沟村人,父母都是农民,16岁那年,他拿着父亲借来的60元钱,来到黄陵县,跟着舅舅学习打油旋赚钱。他还卖过烤肉和早餐,也下过煤窑,虽然赚了一些钱,可他并不满足。
  2000年,苗育春回到子长县,开始创业。起初,他尝试养殖蜗牛,但由于经验不足、规模过小,最终失败。2003年,他花了近万元在子长县杨家园则镇租了7个大棚,开始种植蔬菜。刚开始,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和技术,蔬菜病害频发,最终绝产。于是,他努力学习掌握蔬菜种植知识和技术。第二年,他的蔬菜终于上市了,就在他满心欢喜时,意外又发生了。那一年,全县的西红柿价格低至每斤0.27元,他把自己的积蓄和借来的钱共六万多元全部赔了进去。这一次的创业失败对苗育春打击很大,也让他深刻认识到了熟知市场前景的重要性。

多次失败不气馁科学种植实现致富

        
接连的失败并没有让苗育春气馁。2010年,他参加了北京科技大学“有机质无土栽培”培训班,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培训,回来后向子长就业管理局创业小额担保贷款8万元,在玉家湾镇建了3个大棚,开始无土栽培实验。通过近一年摸索实践,他种植的无土有机黄瓜大获丰收,此技术为全县首例。
  子长县蔬菜市场供应的本地蔬菜不仅货源少,而且类型单一,主要卖西红柿,80%的蔬菜是从外地拉回来的。大多数菜农因为不懂技术,不敢轻易尝试种植其他蔬菜。为此,苗育春在杨家园则镇吴家寨子村流转了100亩土地,修建起17个大棚,还成立了子长县育春果蔬专业合作社。
  2013年初,苗育春受伤住院。住院期间,他得知山东寿光乔老师现代农业培训班招生,顾不得未愈的腿伤,苗育春就让表弟带着他到寿光学习。在老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学习下,苗育春学到了最新的大棚种植技术。
  回家以后,他坚持按照绿色蔬菜的标准种植,并积极探索以有机肥料为主、氮磷钾肥为辅的平衡施肥技术,不但生产出了无公害绿色食品,还大大减少了蔬菜的病虫害问题。他家的西葫芦、黄瓜、辣椒等由于果型好、亮度好,销售到各大超市之后成了抢手货,许多商贩宁愿每斤多掏五角钱,也要抢购他的蔬菜。

无偿进行技术指导挽回菜农损失百余万

        
自己的大棚事业蒸蒸日上,如何带动其他村民共同致富,苗育春又有了新的打算,他要励志打造子长县果蔬第一品牌,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培训带动周边果蔬大棚种植户形成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技能型农民、创业型农民、文化型农民、市场型农民。在他的带领下,加入合作社的菜农由刚开始的8户增加到200多户。
  2015年,子长县大棚西红柿病毒严重,面临绝产。许多菜农不懂技术,遭受了很大损失。苗育春得知后,亲自为菜农进行无偿技术指导,经过他的帮助,十里铺、孙家沟、刘来沟等地60多棚大棚长势良好,产量均未受到影响,为农民挽回损失100多万元。
  苗育春对社员进行严格管理,社员必须严格按照科学方法种植蔬菜:要对土壤进行消毒;不能滥用农药,要平衡施肥、科学施肥;冬日里如果有条件要对蔬菜采取适当的补光措施;要选择优良品种;蔬菜生长到不同环节需要不同的管理……
       “农民面临着种不好菜和种好菜卖不上好价两大难题,我成立合作社是就为了探索出让农民种出好菜的方法,也是为了想办法帮他们将菜卖出去。”苗育春通过技术服务和品牌营销等,帮助农民将菜卖出去、卖好价,为全县菜农走上科学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之路提供了平台,给全县蔬菜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