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子长县有一对残疾夫妻,俩人腿脚都不太好,丈夫闫保元架着双拐,妻子高毛英有只脚往内扣,人称“丁字脚”。23年来,闫保元先后收养三个弃婴,其中两个残疾,除去收养的“大女儿”外,另外两个男孩先后被亲生父母认回。
坐骨神经损坏致残
日前,在闫保元夫妇开的小商店门前,记者见到了闫保元。他今年52岁,出生在延安市子长县安定镇倪家沟村,妻子比他小9岁。他告诉记者,在24岁那年,他给村人帮忙箍窑时发生意外,致坐骨神经损坏,双腿失去感知。后来闫保元坚持靠爬行来锻炼,几年后他能依靠双拐直立行走了。
在好心人的热心帮助下,闫保元来到子长县医院门口摆摊卖副食、瓜果之类。他说:“我卖西瓜叫人随便品尝,价也合理。可能是因为残疾吧,生意总比别人的好。”
一年收养两弃婴
1993年农历六月初八,有人在城外山上的苹果园里发现一个刚出生就被丢弃的女婴。六月初九,知晓情况后的闫保元当即打发朋友倪建国上山看看。倪建国回来后抱着个纸箱,闫保元掀开纸箱一看,娃娃身上什么都没穿,口鼻全是泥水,还活着。“那时我还没有结婚,更不会照顾孩子,只会给她喂奶粉,她吃得那么香,小嘴叭叭作响……”闫保元声音有点哽咽地说。
同年9月,一个腿脚有毛病的男孩被扔在了淀粉厂旁边的荒草里,可抱走的人家发现孩子有残疾,便找到闫保元说,“你已经收养了一女,如果把这个男孩也收养了,你不是儿女双全了?”闫保元毫不犹豫就把那个孩子也收养了。孩子三岁时,闫保元带着孩子去西京医院给做了手术,一次性恢复得跟常人一样。孩子19岁那年,亲生父母找上门,以给孩子找工作为由,给闫保元拿来20万元抚养费来认领孩子,闫保元分文未收。他说:“只要孩子有个家,以后过得幸福,我们也就高兴。”
收养孩子是积德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99年8月21日,闫保元在贩运水果时车子发生意外,致自己左小腿骨折,家庭生活再次陷入窘迫。时隔20多日后,在子长陵园里有人捡到一个男婴,是个兔唇,交给了民政局。民政局负责同志就与闫保元商议,让他来抚养孩子,每月给孩子补助300元。闫保元当即决定收养。
“当时我们家成了八口人,生活压力很大。”妻子高毛英含泪说,男孩抚养到11岁时,家人曾拿钱酬谢来认领,他们夫妇分文未要。高毛英说:“为孩子有个好前程,多一双父母的疼爱,认走吧。”
闫保元说,当时他决定收养孩子,很多人不解甚至出面反对他。但在他看来,收养孩子是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