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瓦窑堡印象 (一)
时间:2016-10-31 15:13:33作者:周玉娴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瓦窑堡,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一个普通的地方,但它在中国近代革命史里,在影视剧文学作品里,在全国人民的心坎里。

    它是红色的殿堂,殿堂中的圣地。

    80年后的今天,我有幸踏上这片熟悉又陌生的黄土地,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黄土,黄土,草根的力量

 

一大片黄土,从脚下绵延到天边。到了天边,黄土堆成山脉,绵延在蓝天下,成为立体的黄土的雕塑。

这种苍凉的姿态从来都属于黄土高原。

从飞机上俯瞰,千沟万壑,一道道大地的褶皱,刀刻斧削般,遒劲有力。飞机仿佛在一块巨型版画上盘旋,除了蓝天白云,就是满目的黄土。大自然鬼斧神工,黄土高原经过千百万年的风光流水侵蚀,呈现给我们这些高空中的观察者们一幅夺人心魄的画面。不知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来自全世界的政要、专家、记者们,在飞机上看到如此景色会作何感想。他们一定在内心惊叹,就是这样一块黄土连天的地方,尽然也能搅动世界风云。

脚踏实地,眼前山连着山,山脉如大海波涛般起伏跌宕,翻滚着奔向远方。山间公路如一条条亮白的细线将大山勾连,然后再被大山抛向遥远的天际。退耕还林十几年,黄土高原上植被的绿色依然不能完全覆盖黄土的颜色。     这里,依然风大沙多,依然土里土气,也依然令人荡气回肠。站在一处山圪梁梁上,看山峦沟壑,村落窑洞星星点点散布。我不知道,80年前的那个冬天,黄土地上是否下了大雪。长征的中央红军历经磨难来到此地,看到如此壮阔苍凉之景,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他们可能长叹,再高的山也翻过来了,再急的河也趟过来了,再凶险的敌人也拼得过了,这广阔天地,正好可以重头再来。

6月,我踏上这片黄土地,依然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那种隐隐藏于地下的火,那种来自地心的力,在脚下鸣响。遥想当年的那支队伍,只因要推翻那魑魅魍魉的世界,只因心中的红色信仰,便能突破重围,跋山涉水,穿越二万五千里空间,来到中华民族母亲河滋养的黄土地上,寻求民族生的希望。他们有钢铁的毅志,血肉的身躯,他们心中的光明和希望成为挽救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这片黄土地,如此神奇,充满了民族的原生力。怎能不让人心奇?

我俯下身,仔细打量,捧一抔黄土在手中,烈日晴空下的黄土干燥而温暖,绵密而细腻,给人一种安心的温暖。用手轻轻一捻,黄土化为齑粉,细细的,软软的,铺在手上。那是一种近乎浅棕色的土,干裂淳朴,有阳刚之气。再看生长其上的植物,多矮小植株,根系发达,枝干挺直,将根紧紧扎进土里,成为黄土的点缀。放眼远望,那一簇簇一丛丛的绿,如雨点皴般被画在漫天的黄土上。在黄土高原上,人和植物一样,必须得有刚毅的品质,放低姿态,才能以最佳的方式融入黄土。80多年前,那股红色旋风吹遍高原的沟沟峁峁,谢子长、刘志丹带着父老乡亲成立红色政权,夺回了属于自己的土地。“闹红”,是那个时代黄土地上的潮流。

我循着黄土地上的河流,去找寻那一抹惊天的红色。黄河,发轫于高原的清流,路过黄土高原,被染上土地的色彩,拥有了一种属于中国的特有的黄色。这条黄色的绸带在山塬沟壑间蜿蜒,如大地之树延伸至远方。沿着黄河,顺着清涧水,我们在黄土高原腹地找到了它的一条特别的支流——秀延河。龙虎山边秀延河,河谷称为秀延川,是在群山间的一块平坦的川地。河边的瓦窑堡镇曾经是安定古城旁边的普通小镇,曾经以出产优质煤炭闻名。

历史车轮滚滚,祖祖辈辈生长于此的瓦窑堡人,如黄土般朴实无华,定边安邦,胸怀宽广。天下穷人都是一家,红军千难万险奔来,瓦窑堡人就拿最好的东西招待“亲人”。12月,黄土高原上朔风四起,寒冷异常,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纪律严明,对百姓却秋毫无犯。但他们很快就领略到了瓦窑堡人的质朴热情。在历史资料中,一串串支援红军的数字背后,是一幕幕温暖人心的场景。热热的米酒端给亲人喝,厚厚的棉衣棉鞋送给亲人穿,开门把亲人迎进暖炕上。当日本正伺机吞并整个中国的时候,当国民党的军队还在绞尽脑汁打内战的时候,黄土地发出了震慑人心的怒吼: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瓦窑堡上空,激越的唢呐声,传遍黄河两岸,响彻中华大地。

几千年前,晋国公子重耳奔逃到至此,饥饿难耐,遇到老农受之以土,才让他明白土地即是王权,庶民亦能汇聚改变历史的力量。重耳从此奋发图强,终成一代霸主。近代,瓦窑堡的土地依然具有那种原生的力量,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它接纳了革命的火种,积聚成燎原的焰火。野火不能烧尽无边的草根,待到春来,又是草木青青重妆山河。

如今,瓦窑堡成为子长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革命历史旧址散布城中,与民居融为一体。毛主席旧居,瓦窑堡会议旧址,周恩来旧居……在老城散步,不经意间走进一条巷子,就可能走进一段火红的革命历史。走出老城,红都处处有闪光的足迹:龙虎山上的抗日红军大学,贺晋年、贺吉祥、贺毅三将军故居,任广盛、任志贞英烈父女住过的窑洞,谢子长烈士的陵园。瓦窑堡是长征的落脚点,也成为中国革命转折的出发点。今天,瓦窑堡的人们仍在这片热土生活,他们的生活被烙上了红色的印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