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首页 > 多城联创 > 正文
从星球生命本源悟文明多样性(钟声)
时间:2016-01-25 09:31:05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中国积极倡导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明对抗”“文明冲突”,开展增进友好行动,其重要意义一定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清晰显现

  习近平主席的中东之行也是一次文明交流之行。

  走访“四方宫”、阿比丁宫,赶赴卢克索出席2016中埃文化年开幕式,通过署名文章和演讲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宣布一系列致力于加强同中东国家人文交流的具体举措……密集的访问行程,“文明议题”分量十足,这是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出访的亮点,呼应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大势。

  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两千多年前,《左传》写道:“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国语》写道:“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中国古人对“和”与“同”的哲理思辨,凸显对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价值追求。这份选择绵延至今,为当代思考提供启迪。

  上世纪,两位西方学者曾对人类不同文明相处之道作出不同阐述。1922年,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中写道:“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的欧洲仿效拜占庭帝国。”90年代,当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的开篇处写道:“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化的族群之间。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

  两段论述预设不同的文明相处观,也必然导向不同的行动,孰是孰非,历史已经证明。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不同文明如何和谐相处,不仅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政策议题,而且是日益频繁地出现在地球村“村民”面前的生活课题。不合时宜的“优越感”“对抗论”不仅误己,而且害人。

  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的障碍,也有违正义。文明隔阂的恶果更是各国都难以承受的问题肇端。古往今来,那些千方百计去强行征服、改造、同化其他文明的企图,总是带来迭出的灾难。现在,有些人把恐怖主义同特定民族宗教挂钩,制造民族宗教隔阂,更是大谬特谬。

  当今世界,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在文明领域日益“非边缘化”或者“重返中心”,这不仅合乎历史发展趋势,而且有助于为当代人提供更为丰富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为人类携手解决世界面临的诸多难题提供更丰厚的思想源泉。

  “交流的目的或许相去甚远,交流本身却是历史的主要驱动轮。”当代全球史研究代表人物威廉·H·麦克尼尔曾如此归纳人类几千年来走过的道路。今天,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不断上升的中国,积极倡导以文明交流互鉴取代“文明对抗”“文明冲突”,开展增进友好行动,其重要意义一定会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清晰显现。

  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必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情。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