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分之一的误差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
“从带上法徽,披上法官袍的那一刻起,我就要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杨晓彦时常告诫自己,“如果每百件案件办错了一件,看起来是百分之一的误差,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错误。”
杨晓彦深知事纠纷虽然繁杂琐碎,但事关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容不得半点马虎。无论案件难易、工作量大小,他都以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年来,她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在她处理的一起宜某某合同诈骗案中,发现案卷中缺乏相应的证据证明宜某某有合同诈骗和盗窃的行为,作为一名刑事审判工作者,她知道自己要对被告人负责,要保证不使一个应受惩罚的罪犯逍遥法外,也不能是一个无罪的公民受到法律的追究。接到案子后,她翻阅了大量的法律书籍与案例,反复研读案卷,不放过一丝疑点,严把事实和证据关,经过多次开庭审理,最后认定宜某某的行为均不具备合同诈骗罪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其仅应确认为是一起普通诈骗案件,最终做出公正判决,真正做到罪刑相适应,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在10多年的审判工作经历中,她积极参与办结各类民商事纠纷案件、刑事案件1000余起,凭借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精湛的业务技能,在已办结的案件中,没有一起因主观原因被发回重审或改判。

“对群众,她是热情贴心;对自己,她是一点都不爱惜身体,就是个‘拼命三郎’。”谈起对杨晓彦的评价该院副院长高文辉这样说道。
在审理一起过失致人重伤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中,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定性有很大争议,原告方为此还多次涉法上访,在网络上发帖制造舆论,社会影响极大。在重重压力之下,杨晓彦杨晓彦二话没说,从接过案子起就细致、反复审核案卷材料,连续作战,熬夜详细制作了长达几十页的案件审理报告,报告出来了,她的双眼却患了急性角膜炎,双目红肿的厉害,见光见风就流泪,家人、同事们都劝她请假,好好休息,她总是一边满口答应,一边继续为当事人耐心解答,用心去调解该起案子。
就这样,她连一天病假都没请,坚持带病工作,经过多次讨论、汇报,最终整个案件事实得以查清,进而做出了适当的判决,有效减少了社会对立面,增加了和谐因素。
熬夜加班对杨晓彦来说是家常便饭,家里人也总是抱怨她“不顾家”,她总是笑笑说:“我的事能耽搁,但老百姓的事耽搁不了,谁让我做了法官,披了这身法官袍了呢。
“她不仅铁面无私,还是个有爱的法官”
看到当事人家里生活不堪、穷困潦倒且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时,她掏出随身兜里所有的钱,悄悄地塞到当事人的枕头底下,帮助他们一家渡过难关。
看到“一时失足”的未成年人,她就成了“知心大姐姐”,发挥爱心、细心、耐心,同少年犯谈心,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挽救,帮助他们重新走上人生的正路。
……
法庭上,她铁面无私,大家都叫她“铁面包公”;法庭下,她柔情待人,是群众眼中的“知心人”。杨晓彦不仅明白法律的理,更懂得对群众的情。
“杨晓彦就是这么善良的一个人,虽然在审判台上正襟危坐、威严无比,但是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困难的当事人或者群众他总是伸出援助之手,尽点绵薄之力,是个特别有爱的法官”,同事薛海峰如是说。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审判台上写春秋。18年来,杨晓彦她以扎实有力的脚步,踏出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获得过很多荣誉,“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优秀政法干警”、“新青年突击手”、“个人三等功”、“全省法院案件大评查活动优秀评查员”、“全省法院两评查活动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