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洋芋之乡—子长县的“洋芋”名气越来越大了。每年的马铃薯销售旺季,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县乡农贸市场,都能看到薯农们数票子时灿烂的笑脸。
近年来,子长县围绕现代农业强县富民战略,精准定位,依靠科技支撑,走生态农业之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品牌化。目前,子长薯业发展立足本县实际,做好规划,做优基地,做活市场,做亮品牌,做长链条,做大产业;未来,作为高效农业样板、现代农业的亮点、农村经济的支柱,子长马铃薯产业必将成为子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成果显著
“子长是延安市唯一生产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微型薯、原种及脱毒良种基地县。”子长县薯业局局长景如岳介绍。近年来,依靠马铃薯脱毒技术改变了子长马铃薯产业的命运。据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数据统计, 脱毒种薯平均亩产2180公斤,农民户均增收6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这种一代传一代的种子,种植3—5年后,出现严重退化,退化后的种子,易染病菌,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收。”马铃薯不但是子长县传统的粮食、蔬菜和饲料作物,而且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子长县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动力。
马铃薯脱毒就是把没有感染的马铃薯茎尖剥离后,通过无菌培养,检测无病毒感染后,经过无菌扩繁、移栽、培育脱毒原原种生产马铃薯良种。这种脱毒方式,还原了种薯生理特性, 马铃薯脱毒良种的推广应用使马铃薯平均亩产提高30-50%,同时质量有明显提升,农民3—5年更换一次脱毒良种 。
在马铃薯种植上,子长县还把优质种子、高垄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机结合,组装配套集成运用,全方位做强马铃薯产业。县上从内蒙、河北、山西、甘肃、榆林、延安等地引进了美国一点红、中薯186、中薯175、冀张薯、陇薯、夏波蒂等16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种试验,推广适合子长生长的马铃薯新品种。投资160万元建成了马家砭镇任家原则村、赵家崖堤村、瓦窑堡镇上冯家庄村、韩家崖堤村、杨家元则镇何家岔村5个早熟地膜基地。
在马家砭镇任家园子村,去年马铃薯刚收获完,薯农韩世杰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家种的20亩脱毒早熟马铃薯,共收鲜薯60000公斤, 每公斤1.5元的价格出售,收入 7.2万 元,除去所有成本,纯收入4.2万元。
“马铃薯在子长县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实现了增值。”景如岳说。
随着脱毒技术和先进配套种植技术的运用,年产32万吨的马铃薯,需要有大的市场来消化。因此,子长县一方面大力推广脱毒种薯种植,提高全县马铃薯单产和总产,另一方面加快马铃薯加工企业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目前,子长县已建起 3家大型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年收加工能力10万吨,全县马铃薯产业生产总值达5.2亿元。
近年来,子长县围绕现代农业强县富民战略,精准定位,依靠科技支撑,走生态农业之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产品品牌化。目前,子长薯业发展立足本县实际,做好规划,做优基地,做活市场,做亮品牌,做长链条,做大产业;未来,作为高效农业样板、现代农业的亮点、农村经济的支柱,子长马铃薯产业必将成为子长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成果显著
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 元
子长县土壤类别以黄绵土为主,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含钾量高,非常适合马铃薯生长,马铃薯在本县的种植已有300多年历史。目前,全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 25万余亩,占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的45 %,年总产鲜薯32万吨以上,平均单产1245公斤,最高亩产达3560公斤,创延安市马铃薯单产之首 。“子长是延安市唯一生产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微型薯、原种及脱毒良种基地县。”子长县薯业局局长景如岳介绍。近年来,依靠马铃薯脱毒技术改变了子长马铃薯产业的命运。据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基地数据统计, 脱毒种薯平均亩产2180公斤,农民户均增收600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科技还原马铃薯生理特性
传统的马铃薯种子,是把上一年或上一季收获的部分马铃薯留下来,到播种时,切下有芽眼的小块,然后播进地里。“这种一代传一代的种子,种植3—5年后,出现严重退化,退化后的种子,易染病菌,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收。”马铃薯不但是子长县传统的粮食、蔬菜和饲料作物,而且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子长县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着力提升马铃薯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产业发展,增强发展动力。
马铃薯脱毒就是把没有感染的马铃薯茎尖剥离后,通过无菌培养,检测无病毒感染后,经过无菌扩繁、移栽、培育脱毒原原种生产马铃薯良种。这种脱毒方式,还原了种薯生理特性, 马铃薯脱毒良种的推广应用使马铃薯平均亩产提高30-50%,同时质量有明显提升,农民3—5年更换一次脱毒良种 。
建起脱毒种薯基地
结合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实际,早在1999年县上就在全市建起了首家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拥有上千平方米的实验室,智能连栋式温棚1座,网室大棚16座。2012年农高会期间,延安市政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子长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延安市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并扩建了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现在,每年可繁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150万株,生产微型薯200万粒,建成“公司+农户”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年产良种2万多吨。该县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中心的规范运行,推动了全县马铃薯种薯的良种更新速度,大幅度改善和提高了马铃薯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也填补了延安市不能生产试管苗和原原种的空白。在马铃薯种植上,子长县还把优质种子、高垄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机结合,组装配套集成运用,全方位做强马铃薯产业。县上从内蒙、河北、山西、甘肃、榆林、延安等地引进了美国一点红、中薯186、中薯175、冀张薯、陇薯、夏波蒂等16个脱毒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种试验,推广适合子长生长的马铃薯新品种。投资160万元建成了马家砭镇任家原则村、赵家崖堤村、瓦窑堡镇上冯家庄村、韩家崖堤村、杨家元则镇何家岔村5个早熟地膜基地。
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产业
脱毒技术改变了子长马铃薯的命运,让马铃薯成为子长粮食产业中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农民收入最高的一项产业。在马家砭镇任家园子村,去年马铃薯刚收获完,薯农韩世杰就笑得合不拢嘴:他家种的20亩脱毒早熟马铃薯,共收鲜薯60000公斤, 每公斤1.5元的价格出售,收入 7.2万 元,除去所有成本,纯收入4.2万元。
“马铃薯在子长县已形成了一条产业链,实现了增值。”景如岳说。
随着脱毒技术和先进配套种植技术的运用,年产32万吨的马铃薯,需要有大的市场来消化。因此,子长县一方面大力推广脱毒种薯种植,提高全县马铃薯单产和总产,另一方面加快马铃薯加工企业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
目前,子长县已建起 3家大型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年收加工能力10万吨,全县马铃薯产业生产总值达5.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