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4日,子长县寺湾便民服务中心凉水湾村苏照胜夫妇一大早就开着三轮,拉着一车的玉米秸秆,早早地就来到了该村玉米秸秆青贮现场,为的就是能把他们家的玉米秸秆青贮打包,早日卖出个好价钱。
记者在现场看到,村民不停地将玉米秸秆输送进秸秆打捆机里。伴随着打捆机的“隆隆”响声,一捆捆规格整齐的秸秆被“打包”成块,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不是还有村民开着拖拉机将秸秆送了过来。
“种了大半辈子庄稼,没有想到这看似不起眼玉米秸秆也能换钱了。”苏照胜一脸笑容地向笔者算起了一笔账:“我家的9亩玉米秸秆今年打算都就地青贮打包,平均每亩玉米地秸秆能打35包,每包的价格都在20元以上,再加上我在外打工挣得3万元,今年收入预计要有4万元。”
与此同时,凉水湾村村支书井伟的电话不断,都是要购买青贮饲料的客户。井伟说,他们全村现在有1200亩的玉米,预计今年能打4万多包,每年安塞、宝塔及本县的养殖大户都抢着来买,有时还供不应求。
以前,很多养殖户经常为冬春两季饲草不足而发愁,现如今这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就可为牛羊提供大量的优质饲料。

“玉米秸秆表皮又硬又亮,牲畜吃下去,不好消化,而且不易储存,通过青贮后,玉米秸秆鲜嫩汁多、气味芳香、质地柔软、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是牛的‘营养美餐’。我建了12个青贮池,能青贮秸秆1000多吨,足够1000多只羊和200多头牛吃上一年了。”
该县畜牧局草原站站长史雄如介绍,玉米秸秆青贮技术就是将保持青绿或部分青绿的玉米秸秆切碎,通过微生物厌氧发酵和化学作用,在密闭无氧条件下制成青贮饲料,供家畜食用。
玉米秸秆青贮实现了一举三得,不仅保护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让农村变得更加美丽和干净,还让它们成为牲畜的“美餐”,更是为农民增收致富起到了直接作用。
据了解,今年子长县多方筹措资金40多万元,新购饲草加工机械6套、拉伸膜1000卷、黄麻绳2吨、塑料布5000米、发酵剂4吨,支持青贮工作。同时,子长县成立秋贮工作队,每天巡回各点指导青贮工作、维修机械设备,保证了青贮工作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已完成青贮15万吨,预计于10月底将青贮50万吨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