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社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子长县瓦窑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行动,让社区成为群众另一个“家”。
创新方式,学有特色
8月21日上午8时,记者走进子长县瓦窑堡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看到这里的党员干部正在享用他们的“新闻早餐”。大厅里,党员干部们一个个手拿纸笔,专注地看着大屏幕,学习最新的大政要闻,了解国内外形势。
“我们都知道不吃早餐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思想和心理的健康其实也是需要早餐的,我们每天坚持享用‘新闻早餐’,一些大政要闻、国内外形势看似离我们基层干部很远,但其实它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指导、思考,让我们有了方向。”这是该中心干部王帅对“新闻早餐”的感受。
据了解,该中心共有6个社区,这种学习方式,也坚持已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该中心不断探索,创新学习方式。持续开展道德讲堂、“每日一课”、先进事迹报告会等,利用党员小书包、远程教育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等实现了学习的全网覆盖。
送学上门,让老党员不掉队
84岁的张凤英是林虎山社区的一名老党员。由于年事已高,视力减弱,出行不便,这让一直热爱学习的张凤英老人十分苦恼。而在社区服务中心的辖区内,像张凤英这样的老人不在少数,针对这种情况,中心决定开展送学上门,组织干部走进党员家中。
为识字的、视力好的党员送上学习读本,为不识字或视力差的老党员带来了“音频小书包”。
“音频小书包”是一部收录机,里面收录了党章党规、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等学习内容,还为老党员们收录了陕北民歌、说书、道情等,让他们学得方便,学得轻松。
“我因为身体原因不能经常参加社区的学习活动,这个小小的‘音频小书包’让我没有掉队,又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党员的自豪感。”拿到“音频小书包”的张凤英老人格外高兴。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
“群众动嘴,干部跑腿”,这是该中心党委书记郝春红对社区工作的总结。她说:“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很繁、很杂、很重,但是总结起来很简单,就是服务,我们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服务展开的,服务好群众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让服务更细致,更深入。今年以来,该中心根据不同区划设立了以党员姓名命名的为民服务工作室。齐家湾社区干部王瑞璇告诉记者:“社区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分上下班时间的。因为白天居民们大都各忙各的,所以很多工作我们要等到下班后才能做。”今年,王瑞璇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工作室就设在我家里,它是8小时之外的单位,周围居民知道我这儿成立了工作室后,经常有人来找,有咨询的,有办理证照的,有时候忙不过来,老公也得帮忙。”虽然社区工作忙,但是王瑞璇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面对群众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社区服务中心把每个月的25日确定为“党员活动日”,为他们集中解决问题,帮他们义务劳动,整治巷道、免费体检等。
据了解,该中心不断探索,先后成立了党员服务队、爱心救助站,开展了“党员结穷亲,携手奔小康”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服务好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