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创新,勇立时代潮头。近年来,子长县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同步推进、同向发力,县域市场活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释放了活力,激发了动力,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医疗改革缓解“看病贵、难”问题让百姓更舒心
近日,家住子长县米粮山社区的王元因为总是头晕,来到该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他告诉记者:“以前县上的医疗条件不好,看病经常要跑到市上去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了。”
看病难、看病贵,一度成为子长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从2008年开始,子长县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采供、综合监管和保障支撑‘六大体系’,形成了公益性的管理、规范化的监管、科学合理的政府保障和多渠道补偿、竞争性的用人、激励性的考核分配与市场化的药品采购供应和定价‘六项机制’,扎实推进县镇村三个层次的综合改革,使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出进展。子长县卫计局局长谢延军说:“通过医改,子长县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已提前实现了把90%的病人留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
食药监改革破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顽疾”让群众更放心
83家小作坊、987家食品流通企业、1864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面对这些监管对象,子长率先在全省推行“定片定区、定岗定责、定人定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全县划分为4个一级责任片、12个二级责任片和48个三级责任片,同时聘用358名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作为监管补充力量,收集管辖网格内食品生产经营网点的基本信息,建立基础台账,并开展违法情况举报工作。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和空白,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2014年6月起,子长县又全面推行了“一票通”制度,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许可证照和产品的信息合二为一,以正反方式印刷形成同一票据,作为食品加工小作坊销售和买家购货的往来凭证。由于方便可行,即有效减少了没有取得证照的小作坊进入市场销售的乱象,又保障了合法守信经营企业的利益。
教育改革纾解“择校热、大班额”难题让学生更静心
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学前三年入园率由2011年的79.86%提高到2015年的92.24%,小学毕业生的合格率由99.91%提高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89.76%提高到97.41%,高考连续5年位居全市县区前列。
2015年11月,子长启动了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治理体系改革。实行校长竞聘上岗、责任考核制,教师实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末位查究制。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让孩子参加自主选择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拓展性课程的课时,增强学校的课程改革活力,为中小学走特色办学之路创造条件。
为了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该县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城区11所小学划分为四个大学区,组建了四个校际联盟,各学校互研、互教、互学形成了常态,教师交流形成了常态,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涉农事业单位管理释放单位活力让干部有信心
“过去大家都是拿固定工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还是一个样。现在工作干好干坏就不是一个样了。”子长县果业开发中心干部刘燕所说的村干部工作干好干坏不一样,是子长县探索农业产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之一。
2015年,子长县率先在农业产业相关单位建立了岗位设置科学规范,人员配备合理高效,量化考核切实可行,工作实绩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工作人员由单位根据职工干部的自身特点,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于签订了聘书的技术人员,单位会依据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和群众反馈信息等作为考核标准来决定是否继续聘用。同时,子长县农业局还建立了农业APP专业平台,为农民安装手机农业掌中宝,通过掌中宝农民可以及时掌握农业和惠农政策,随时随地咨询农业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掌中宝对农技干部的工作进行考评打分。
医疗改革缓解“看病贵、难”问题让百姓更舒心
近日,家住子长县米粮山社区的王元因为总是头晕,来到该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他告诉记者:“以前县上的医疗条件不好,看病经常要跑到市上去看,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了。”
看病难、看病贵,一度成为子长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从2008年开始,子长县初步建立了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采供、综合监管和保障支撑‘六大体系’,形成了公益性的管理、规范化的监管、科学合理的政府保障和多渠道补偿、竞争性的用人、激励性的考核分配与市场化的药品采购供应和定价‘六项机制’,扎实推进县镇村三个层次的综合改革,使全县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出进展。子长县卫计局局长谢延军说:“通过医改,子长县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已提前实现了把90%的病人留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
食药监改革破解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顽疾”让群众更放心
83家小作坊、987家食品流通企业、1864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户)……面对这些监管对象,子长率先在全省推行“定片定区、定岗定责、定人定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全县划分为4个一级责任片、12个二级责任片和48个三级责任片,同时聘用358名农村食品药品协管员作为监管补充力量,收集管辖网格内食品生产经营网点的基本信息,建立基础台账,并开展违法情况举报工作。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和空白,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管网络。
2014年6月起,子长县又全面推行了“一票通”制度,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许可证照和产品的信息合二为一,以正反方式印刷形成同一票据,作为食品加工小作坊销售和买家购货的往来凭证。由于方便可行,即有效减少了没有取得证照的小作坊进入市场销售的乱象,又保障了合法守信经营企业的利益。
教育改革纾解“择校热、大班额”难题让学生更静心
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全市县区前列,学前三年入园率由2011年的79.86%提高到2015年的92.24%,小学毕业生的合格率由99.91%提高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89.76%提高到97.41%,高考连续5年位居全市县区前列。
2015年11月,子长启动了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治理体系改革。实行校长竞聘上岗、责任考核制,教师实行定岗定责,竞争上岗,末位查究制。面向全体学生,改革育人模式,推进因材施教。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地位”,让孩子参加自主选择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加拓展性课程的课时,增强学校的课程改革活力,为中小学走特色办学之路创造条件。
为了解决择校热、大班额问题,该县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将城区11所小学划分为四个大学区,组建了四个校际联盟,各学校互研、互教、互学形成了常态,教师交流形成了常态,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
涉农事业单位管理释放单位活力让干部有信心
“过去大家都是拿固定工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还是一个样。现在工作干好干坏就不是一个样了。”子长县果业开发中心干部刘燕所说的村干部工作干好干坏不一样,是子长县探索农业产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所带来的变化之一。
2015年,子长县率先在农业产业相关单位建立了岗位设置科学规范,人员配备合理高效,量化考核切实可行,工作实绩奖罚分明的管理机制,工作人员由单位根据职工干部的自身特点,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对于签订了聘书的技术人员,单位会依据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完成工作目标情况和群众反馈信息等作为考核标准来决定是否继续聘用。同时,子长县农业局还建立了农业APP专业平台,为农民安装手机农业掌中宝,通过掌中宝农民可以及时掌握农业和惠农政策,随时随地咨询农业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掌中宝对农技干部的工作进行考评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