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内蒙古日报】红色基因耀子长
时间:2017-01-06 16:36:23作者: 刘国新    点击数:次    来源:内蒙古日报
    子长县,以民族英雄谢子长的名字命名,县政府就在“天下堡,第一堡”——举世闻名的瓦窑堡会议所在地瓦窑堡镇。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伟大的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应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之约,6月中旬,笔者乘火车由呼和浩特出发,经过8个多小时旅程来到子长,开始了3天的神圣之旅、寻根之旅、文化之旅和净化之旅。

    走进子长,感受那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流淌着的红色血液;走进一孔孔古朴窑洞,那里深深镌刻着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生活的印记,它那象征革命的有形的、无形的红色基因,令我流连,思绪千丝万缕,让心灵回归,让灵魂净化。

    抚今追昔,难忘初心;峥嵘岁月,不忘初心。在子长,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概念,它是通过历史呈现的。

    瓦窑堡会议旧址、中央军委旧址、闻名中外的窑洞大学——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址,毛泽东旧居、周恩来旧居、张闻天旧居……窑洞内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等用过的马灯、水缸、水壶、桌椅、笔筒、砚台……无不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实现了大转移,胜利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长征。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就是在子长,在瓦窑堡,在那不大的窑洞里,窑洞仅有2张八仙桌旁、6个木条凳,里面土炕上党旗高悬,土炕仅放着1张小炕桌,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政治局扩大会议,研究和解决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问题,确定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和以“发展求巩固”为核心内容的战略方针,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遵义会议确立的党的军事理论和路线,而且为党领导全国抗战、为夺取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军事上的战略指导。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到延安易名抗大,到北京又改为国防大学。罗荣桓、陈赓、李先念……这些在中国革命史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都在抗大接受过教育。抗大的学习生活是那么艰苦,但学员们以窑洞为教室,以石头砖块为桌椅,以石灰泥土糊的墙为黑板,白天苦练杀敌技能,晚上伏案苦读。今天,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形成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军的经验,都有抗大精神和经验的延续。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可谓“创业艰难百战多”,是红色基因令其在峥嵘岁月攻难克艰,走向胜利。那一孔孔窑洞,一个个老一辈革命家旧居,旧居内的马灯、水缸、水壶、桌椅、笔筒、砚台……就是红色基因。这红色基因不断转化为革命理想信念、自信心、共识、凝聚力和精神斗志,在子长传承,在陕北传承,在内蒙古传承,在全中国传承,使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睹物思人,心潮澎湃,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代开国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等,就是在子长,在瓦窑堡的一孔孔窑洞内,运筹帷幄,使中国革命由低谷转向胜利,为最终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彻底胜利打下基础。子长的分量,瓦窑堡的分量,在我心里更加重了。

    抚今追昔,峥嵘岁月稠。走进上个世纪,子长突然以一串串闪光的名字,一次又一次把自己英雄的身姿,不断投射在共和国的血色旗帜上。毛主席四次题词称颂的“民族英雄”谢子长,以及习仲勋、阎红彦、贺晋年等先辈,曾在这里播洒火种,浴血奋战,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

    子长的红色基因是“鲜血”。在子长,有形的、无形的红色基因俯拾皆是,这红色基因以爱国、坚强、无私、奉献为元素,用一滴滴鲜红的鲜血铸就。我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受教育一路感动。子长是全国少有的好汉县、烈士县、将军县,是老区中的老区,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东征的出发点、中国革命的“红都”。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谢子长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8岁,但却有着光辉的一生。毛泽东称他“民族英雄”“虽死犹生”。谢子长一家就有9名烈士。毛泽东4次为谢子长题词,为其一生所仅有。1942年,为纪念民族英雄谢子长,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县城由安定镇迁至瓦窑堡镇。

    子长的红色基因是坚守、忠诚和担当。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我们所熟知。在玉家湾镇任家砭村任广盛、任志贞故居,我看到了另一个刘胡兰。任志贞1926年参加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她以教师职业为掩护,积极从事地下工作,1933年7月担任红军游击队一支队一分队政治指导员。由于叛徒告密,1933年11月被捕。在狱中,面对酷刑,她严守秘密,坚贞不屈。这一年的腊月三十,任志贞一路昂首挺胸,高喊着“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走向刑场,英勇就义在瓦窑堡城迎英雄门外。牺牲时结婚才6个月,年仅20岁。

    任志贞,仅是子长好汉的一个。“小小安定,人口4万,闹红共产,人人好汉。”这首革命歌谣说的安定就是而今的子长。

    在子长,我越来越被一种精神所冲击、感染和鼓舞着,这就是那种无畏无惧、勇往直前、前仆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那血雨腥风的革命年代,子长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革命英雄,父亲倒下了,女儿冲上去;儿子牺牲了,父亲接着干;哥哥上去了,弟弟紧跟上……不管是面对带血的刺刀,还是迎着呼啸的弹雨,“筋骨可断头可掉,要我叛变办不到”。这种精神,这种风骨,这种气势,任何力量打不败,将永远激励我们这些后人奋勇前行。党中央在瓦窑堡时期,据1936年《红色中华报》报道,1至7月,子长全县总共参军3434人,约每2户1人;向政府军队缴公购粮6500石,人均1.5斗,为党中央营造了比较安定的环境,使革命走出低谷,走向胜利。在参军打仗、支援战争中,子长英雄无悔、视死如归的烈士有2000多名,其中碑刻英烈1200多名。人杰地灵的子长,先烈和先辈们用生命、鲜血、汗水、言行传承红色基因,谱写红色文化。在战争年代,子长出了10个共和国将军。

    英雄虽然远去,但历史不能忘记。到了子长,更加知道了山丹丹开花为什么那样红,知道了山丹丹为什么能够红遍黄土高原,也更加知道了陕北人民为什么那么喜爱山丹丹,知道了革命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为什么能够唱响大江南北。因为山丹丹就是革命的火种,就是先烈和先辈的生命和鲜血,就是我们时时刻刻也离不开的红色基因。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山丹丹开花红满山,红军来了大发展”“山丹丹开花背洼洼红,我送哥哥当红军”……子长,就是那盛开的山丹丹。

    子长,是一片“形”“魂”“韵”兼备的热土。子长之美,美在历史、美在厚重,美在红色、美在传奇;美在生态、美在发展,美在变化,美在幸福。今天,秉承光荣革命传统的子长人正在满怀信心地建设美好家园。子长县曾连续2年进入西部百强县行列,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县和首批全国返乡创业试点县,其公立医院改革荣登中国医改政府支持榜。子长人说,“君到子长,幸福绵长。”我要说,我到子长,激情荡漾。我虽在子长仅3天,但却找到了根,那红色基因让我的身心得到净化。

    子长,一个让人不能自已的地方。离开子长虽已近1个月,但它的“形”“魂”“韵”仍然像梦一样,萦绕在我的心中。传承红色基因,必将把子长点缀得更加美丽。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