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羊城晚报】黄土斑斓
时间:2017-01-09 09:12:04作者:李素灵    点击数:次    来源:羊城晚报
    离开陕北,离开子长县已一个多月,那片斑斓的黄土地却驻留在记忆中。
 
    红与白
 
    六月的骄阳,炙烤着黄土。原本标志性的拱形窑洞,如今散落在纷杂的平顶方屋中。
 
    晌午时分炊烟袅袅;小巷的拐角处,一位老者,自得其乐地唱着陕北民歌;屋前,三五女人抱着小孩,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耍着;追逐的孩子,见到生人,都停下来,瞪着眼睛,有的还躲到大人身后……
 
    如果不是街墙上的指示牌,和大街转小巷七拐八弯后,光影斑驳的窑洞豁然出现,真会以为走错路了。
 
    大炕,方桌,简易纺纱机,高脚煤油灯,墙上挂着一张张老照片: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仿佛只有窑洞内的简朴物件,还在讲述着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惊天动地、影响中国命运的红色故事。
 
    子长被称为红都,因西北工农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谢子长得名,又因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瓦窑堡会议”闻名。但在这里,没有成行成市专门售卖红色纪念品的店铺,偶尔停下脚步,跟坐在路边的老人聊聊,他却会绘声绘色地告诉你他的街坊邻里中各种老红军的经历……
 
    红色,像曾经运行的地火,流淌在这片黄土地的血液里;
 
    红色,又以子长最鲜亮的面目,展示在人前:它是又大又脆的狗头枣,是开在山崖岩石间的山丹丹花,是与白羊肚手巾、长杆大碗唢呐配衬的红绸带。
 
    在子长的街巷中,最多见的店铺叫“红白场”,走近细看,全是大大的院子,专门代办红白之事。这,就是子长唢呐派上用场的地方!
 
    唢呐自公元3世纪由波斯、阿拉伯一带传入中国,民间大多用作殡葬嫁娶的“响器”。以往,唢呐吹奏者地位极低,而今,堂堂正正、体体面面;从陕北吹到了大江南北,登上国家大剧院表演,亮相中央电视台,更远赴爱丁堡、莫斯科参加国际军乐节……
 
    在子长,“只要会说话就会唱歌,只要会走路就会跳舞”。在涧峪岔镇重耳公园,当地村民跳起了陕北大秧歌。歌声起,鼓乐响,场内外的人都跟着跳起来,扭起来,排山倒海的欢歌热舞震撼了山谷。而在这激越奔放、一浪高过一浪的巨大声场中,我们惊异地看到,一位年轻妈妈的怀中,一个不过几个月的婴儿,红扑扑的脸上,竟泛着微微的笑意,正酣睡着。“没有唢呐声、秧歌声,她哪肯睡觉哟!”年轻妈妈说。
 
    说书、石窟与道情
 
    “噗出!扑出来一股风,刮得飞沙走石眼难睁,刮得大黄风小黄风,儿马风,叫驴风,疙哩疙崂刮得老黄风就地扭的是鬼圈风咯林咯啦刮的山鸡风,嘿里嘿廊刮的母猪风,哞哞哞刮的咆牛子风,沟里进来是遛沟风,畔上刮上来串畔风。大山刮得没了顶,小山刮得平又平。刮得大树拔起根,小树一刮影无踪。刮得磨盘啪啪掼烧饼,刮得碾轱辘嘟噜嘟噜耍流星……”
 
    陕北人贺四张嘴就来的这段说书,把现场的我们惊着了。一场大风,漫天黄沙,尽在“九腔十八调”的纵横驰骋中。
 
    把我们惊着的,还有没听说过的钟山石窟和陕北道情。
 
    始建于晋太和年间、距今已1600余年的钟山石窟,又名万佛岩,历经唐、宋、金、元、明、清千余年凿建而成。大小石窟共18处,规模宏大。雕梁画栋,十分壮观。
 
    在现已开掘的5窟中,规模最大的是3号窟。窟内大小佛像万余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就连窟内的各种陈设也精细考究,为极好的石雕珍品。专家学者经过大量考证分析认为,钟山石窟是“中国最早的石窟群”,“全世界罕见的石窟”;其历史与艺术价值,不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之下,是“独一无二的历史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窟内前壁底部门洞两边高约0.7米的16罗汉,有持法物的,有合目诵经的,有抚弄念珠的,还有跷起二郎腿的;有的老气横秋,有的血气方刚,有的面慈心善,有的凶神恶煞。尤其那尊手抱幼狮的罗汉,狮子咬住他的耳环,疼得他嘴歪眼斜,但他仍忍痛托举着狮子,让其尽情撒娇。真可谓鬼斧神工,凡趣盎然。
 
    仔细看,佛像面部竟有明显的陕北人特征,历代工匠把日常看到的牧羊人、耕田者都统统刻在了石壁上,化身成佛。
 
    龙虎山上,涂着红脸蛋,穿着花褂子,骑个小黑驴,媒婆王老婆欢天喜地替人迎亲去,可是竟生生被打回头!只因打扮太花哨,抢了新娘子的风头!王老婆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啊诉,诉啊哭……七情上面,插科打诨,说唱打滚轮番上演。虽听不懂方言,观者却无不被逗乐呵了!
 
    才知道,这出《王老婆迎亲》叫陕北道情,陕北的传统戏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绿色与安定古城
 
    有2000多年历史的陕北名镇——安定,在中国丝绸之路北线的必经之道上,遥对钟山石窟。这里,自隋唐起即为边关要塞。
 
    轻抚砖石已斑驳颓败的古城墙,踏上狭长的青石板小路,我们仿如穿行在尘封的历史深处。古城中心,有陕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县衙遗址,无梁无柱,由四个拱形窑洞构成;北门内,有民国时期冯玉祥的廉政誓言碑;原有七进七出院落的史家大院,虽只剩四孔窑洞和残垣断壁,但零落的雕花门窗,仍在诉说着古城曾有的繁华。
 
    这里,千百年来风沙尘暴肆虐。就在我们进入古城的瞬间,一股旋风裹着黄沙骤起,众人纷纷掩面避走,然而脚步未停,已尘散天青。当地人告诉我们,经过近20年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在子长,就连这样短暂的沙尘暴,现在也不多见了。
 
    确实,汽车出延安机场向子长北行,一路满目青葱,曾经几近绝迹的山丹丹花,如今也再度绽放。这片斑斓的黄土地,花红,树绿,天蓝,生趣盎然。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