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延安,大学以后总是各处跑,常年不在家。每次抵达延安火车站,走出来的时候,总有大大小小的商贩,提篮子的、身边放着箱子的、骑自行车的、无一例外,那包裹在里面的都是子长煎饼。
与这些商贩擦身而过时,他们总会小声、或者直接的问你要不要带一份子长煎饼,豆腐干的、凉菜的,虽然知道不是正宗的子长煎饼,但每次路过却还是忍不住要吞吞口水,毕竟,每次下车都是饿着肚子的。
不过,关于子长煎饼最深刻的记忆还是在读高中的时候。班里有许多同学来自各个县,子长人民的口音总会有些重,于是总是在不经意间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不过,她们可是班里人民的挚爱。
高一的时候,大多同学都住宿,只有周末的时候才能回家。勤劳善良的子长人民,经常在星期天晚上换座位的时候,带着子长煎饼姗姗来迟成为了我们饥饿的救世主。志丹人民也不落其后,带着志丹擀面皮而来。整个教室和宿舍,弥漫着“志丹和子长的清香”。如果配上舌尖的音乐,那绝对是最美的一副画面。
而一到了周五放学之前,子长同学的名字又成为了许多同学呼喊的名字:“XXX,给我带2份煎饼回来啊!给你钱。”高中三年的友谊,皆来自于你为我带的那一份煎饼,而我还你一份擀面皮、买书的时候帮你带一本模拟练习册的结交。
除了我之外,老妈、姐姐和堂哥他们也很喜欢吃子长煎饼。堂姐嫁到子长之后,每次回娘家,都会带几份煎饼。有拿给我们吃的,也经常帮别人带。姐姐有次托去子长的朋友带了煎饼回来,当时已经是晚上了。家里人都吃了饭。妈妈一如既往的说,留着明天吃吧!结果没等到晚上十点,姐姐和我已经拿着筷子开始大吃特吃。
2盒煎饼,没过夜晚12点,就被我们消灭了。
而子长,原本以革命烈士谢子长命名的县城,在如今说起来,也成了煎饼的代表。时过境迁,曾经热血革命之地,现在变成了安稳的小城;而我那些同学也早已四散天涯,无缘再见。不过,看到这子长煎饼的时候,他们都已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