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春殇
时间:2017-02-27 15:53:21作者:秦汉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80年前春天的一天,山河呜咽,草木含悲,一位伟大的革命战士在家乡与世长辞。80年后春天的一天,一群家乡的文艺界代表怀着沉痛的心情,瞻仰了烈士纪念馆后,沿着先烈的足迹,再次回到先烈那片生他养他的红色沃土,领略其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这位先烈就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陕北红军乃至西北红军的创建者——谢子长将军。
 
肃穆子长陵
 
      陕北的春,来得迟缓、散漫。临近清明,山野还一片枯黄,不见春的气息,甚至还有料峭之感。然而,庄严肃穆的子长陵早已人山人海,各种悼念活动陆续展开。
      我们向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后,参观了子长烈士纪念馆,拜谒了子长陵。作为土生土长的子长人,我们无数次拜谒了子长陵。而每一次拜谒,都让心灵有所升华。那一张张发黄的旧照片、一件件旧桌椅、一把把旧大刀、一杆杆旧手枪,无言的诉说着当年闹革命的艰辛;而巍巍烈士纪念塔和一座座国家领导人题词的石碑,默默诉说着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先烈的追思。
谢子长(1897—1935),原名世元,后改名德元,号浩如,化名冬阳。1897年1月19日出生于陕西省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村一个农民家庭。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指挥员。1925年在北平(今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受中共北方区委派遣,回陕北从事兵运和农运工作。1927年10月领导了清涧起义,1928年5月领导了渭华起义。历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副总指挥、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陕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红26军42师政治委员、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1934年8月27日,谢子长在清涧河口战役中负伤。1935年2月21日,因伤势恶化在安定县(今子长县)灯盏湾村逝世,时年39岁。
      1935年5月1日,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决定将安定县改名为子长县。193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谢子长的遗骸移葬于他的家乡枣树坪并修建了谢子长烈士墓。毛泽东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 “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并亲笔为谢子长墓写了277字的碑文。
      在谢子长逝世后10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谢子长在瓦窑堡修建了陵墓,1945年2月19日,举行了隆重的移葬公祭,凭吊者逾两万人,毛泽东再次为谢子长墓题词:“谢子长同志千古。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朱德的题词是:“子长同志,陕北人民领袖,前仆后继。”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挽联上写着:“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其他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真贺龙刘伯承都为谢子长墓题了词。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了子长烈士陵园。1947年胡宗南率部进犯陕甘宁边区,子长陵遭受严重破坏,后重修。
      1988年5月11日,邓小平同志题写了“子长陵”匾额,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陈云、彭真、薄一波、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刘澜涛、萧劲光、习仲勋、程子华、方毅、马文瑞、杨静仁、邹家华等为子长陵题词。1994年,江泽民同志为《谢子长》一书题写书名。
      拜谒完子长陵,回望着一群群瞻仰者,一群群其革命精神继承者,我想,先烈的在天之灵该会欣慰的。
 
将军的故居和旧居
 
      昨日刚刚下了一场春雨,今天,天还是阴沉沉的。迎着冷冷的风,我们参观了将军的故居、旧居和周家硷联席会议旧址。
      清清的秀延河,缓缓地向东流着,到安定镇(子长县旧县城)西北20里的地方转了一个弯,又向南流去。在这里,由于常年冲击,形成一个坪。坪上长满了枣树,人们便叫这个地方为枣树坪。1897年1月19日,农历腊月27日,谢子长将军就出生在这里。
      将军故居是典型的陕北窑洞院落,共有4个院落16孔窑洞,沧桑古朴,有一种原生态的美感。上院又叫后院,有3孔窑洞,右边窑(仓窑)是谢子长出生的地方。中院又叫店院,有4孔窑洞,右边窑是谢子长念私塾的地方。下院又叫前院,也有4孔窑洞,左边两孔窑洞(前后窑)是谢子长少年时住过的地方,第三个窑洞(新窑)是谢子长家史陈列室,第四个窑洞(书房窑)是谢子长创办的枣树坪小学。第四院(羊圈边)有5孔窑洞,3孔用来住人,2孔用来圈羊。
      看着一件件遗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谢子长生活的那个年代,看到他下地干活、勤奋学习、拜师习武的场景,看到他工作、生活和战斗的点点滴滴。
      将军故居墙壁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你青天”,深刻表达了人们对他的爱戴和想念。
      当我们来到阳道峁,如果不是石碑上“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旧址”几个如雷贯耳的大字的提醒,谁会想到这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居然会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3年11月,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孔原派谢子长等再度回陕领导游击战争。谢子长被任命为中央北方代表派驻西北军事特派员,负责西北的军事领导工作。当时陕北革命根据地正值困难时期。红军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在枣树坪、温家坡、关庄战斗中伤亡过大,并与陕北特委、安定地方党组织失去联系,支队负责人牺牲,处境异常艰难,被迫决定压枪隐蔽。1934年1月22日,谢子长由北平经太原渡黄河,秘密回到清涧。不日,由陕北特委护送到安定,他联络刘明山、谢绍安、李胜堂、南贵臣等同志,着手恢复红一支队。经过艰苦努力,1934年3月8日谢子长在安定县刘家圪崂村刘海旺家主持会议,宣布红一支队正式恢复,任命李胜堂、谢绍安为正、副支队长,刘志清(后叛变)为政委。在陕北特委及谢子长的领导下,仅仅几个月时间陕北红军游击队得到大发展,新成立了十几支游击队,加上原有的游击队,陕北红军游击队已发展到二十六支。为了加强对各地游击力量的统一指挥,1934年7月8日在安定县阳道峁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陕北游击队总指挥部,谢子长兼任总指挥,郭洪涛任政委,贺晋年任参谋长,直辖一、二、五支队和赤卫队、少先队,共计600余人。会后,举行了庄严的阅兵式。从此,陕北的武装斗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谢子长负伤后,曾经在周家硷村养过伤。在这个村庄,还召开过著名的周家硷联席会议。早就听说周家硷联席会议统一了中共陕北特委和陕甘边特委的领导,成立了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西北军事委员会。可是,周家硷联席会议旧址是什么样子,我们一无所知。
      当我们来到旧址,那简陋的土窑洞、土炕和门窗,还是令我们大吃一惊,心灵也受到巨大的震颤。是的,就在这里,就在这简朴的不能再简朴的窑洞里,老一辈革命家作出了重大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及陕甘、陕北两块根据地的其他武装力量。谢子长为军事委员会主席,刘志丹为副主席,高岗、杨森、杨琪、张秀山、张达志为委员。同时,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北工作委员会,书记惠子俊(未到任前由崔田夫代理),组织部长郭洪涛,宣传部长张秀山。西北工委成立后,陕北特委撤销,原陕北特委领导的各县县委改由西北工委直接领导;陕甘边特委保留,原陕甘边特委所属的各县县委仍由其领导。
 
哀哀灯盏湾
 
      冷冷的风划过秃秃的树干,呜呜地响。不知道是风在哭,还是树在哭。山野一片枯黄,一只孤单地从空中飞过。它的鸣叫,使灯盏湾这个小小山村更加显得空旷。任由冷风拂过脸颊,滑落嘴角,穿过发梢。山村飘荡着黄土和枯草的气息,思念蜂拥而至,思绪飘到了那个英雄逝去的日子。
      1935年1月中旬,谢子长在群众的护送下辗转来到灯盏湾。1月19日,刘志丹率领红26军第二团及庆阳游击队从陕甘边根据地来到安定水晶沟。第二天早上,刘志丹骑马来到灯盏湾看望谢子长。刘志丹一跨进子长住的窑洞,两人就抱在了一起。谢子长说:“我约摸你这几天快来了!有许多事等着你商量呢!”刘志丹说:“我早就想来看你!总一直脱不开身。”两人共商了陕甘边和陕北两地的军政统一领导及反“围剿”等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惟在西北军委主席的人选上,两人你推我让。最后,两位战友挥泪而别。2月3日,是农历腊月30日。除夕之夜,灯盏湾这个安静的小山村传来了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刚满10岁的谢绍明(谢子长之子)按照父亲的指点,把鞭炮掰开,把里边的火药倒在炕栏上点着。随着耀眼的火花,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硝味。谢子长深深地用鼻子吸了两下,意味深长地说:“你闻,这火药味多香呀!”
      听到谢子长病危的消息,老乡们纷纷赶到灯盏湾看望。从早到晚,四处来的乡亲们站满了院子,挤满了村子,要求最后见一面“谢青天”。警卫人员给他们做工作,让他们回去。但是,男女老少冒着寒风,默默地站着,谁也不走。有的暗暗流泪,有的则放声痛哭。有个老婆婆提着鸡汤,小脚一跌一颠,从10多里外的山路赶来,提来的鸡汤都冻成了冰块。她一见谢子长已不省人事,就放声大哭着说:“我们不能没有你啊——老谢……”。有些信神的老乡,跑到白云山求神,许愿说:“只要保佑老谢病好了,我们给爷爷重塑金身!”
      1935年2月21日,农历正月18日,谢子长与世长辞,年仅39岁。临终前,他难过地说:“就这样死了,我对不起老百姓,我给他们做的事太少了!”说罢,几颗晶莹的泪珠从眼眶里涌出来,慢慢地闭上了双眼。闪耀在祖国西北上空的一颗红星殒落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