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是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尝。走进子长,整条中山街、广安街、安定路煎饼凉粉牌匾林立,市场拥挤,从早到晚大小店铺门前的求食者络绎不绝,真是到了不吃凉粉腾板凳的地步,吃者未走,就有人守候板凳。不过,再慢连等候到自己吃完的时间也超不过20分钟。煎饼凉粉虽属凉性,但吃者一个个被辣椒的辛辣辣得满头大汗,还面带笑容。据说,过去煎饼凉粉在炎热天享用的比较多,可现在,寒冬腊月吃者也不少,一些怕凉或怕冷的人们,还会想法设法的让主人炒热或者烩热吃。凉的不能吃,也得想法设法吃,真是百人百姓百脾气,为了能够吃上煎饼凉粉,费尽了脑汁。还听说,子长一天三餐以煎饼凉粉为食的人也不计其数,尤其那些年轻人更为甚,有的甚至三天五天都以煎饼凉粉为食,可这些人身体从来无病。这子长特色的煎饼凉粉养育了这一方水土的人们,使男人剽悍体壮英俊,女的俊秀洒脱美丽。
何为煎饼?煎饼系用荞面去皮后碾成掺子,加水渗透,用手搓成面筋,用箩过滤后在铁鏊上摊烙而成。其饼薄如纸,银白色透亮,卷上瘦肉、素菜、豆腐干、热豆腐,再配上芝麻、蒜泥、柿子酱、香醋、油炸辣椒等,食时味道可口,香味浓郁,还配有凉汤。凉汤是把泉水置于盆内,放入蒜泥、食盐、芝麻等调料,人喝后清凉爽快,甚至喝上几碗还不闹肚子,真是天下之一绝。
何为凉粉?凉粉系用绿豆粉面兑矾加水成糊状,在锅内熬至稠而熟时,舀到器皿内冷却后成软块状,绿黄色透明。食时用凉水浸泡,从中捞出切成条、片状,再拌上油炸辣椒、葱花、韭菜、香醋、凉汤等调料,味道鲜美,清凉爽口。
据调查,子长煎饼凉粉的吃法由来己久,过去只属于每年节令或家中来贵客时食用,妇女们也不畏繁琐和辛劳,将粗粮精心制成可口的煎饼凉粉款待客人。这煎饼凉粉到底时兴于哪朝哪代,哪年哪月,谁也无法说清。但逐步扩大而又进入市场,并形成规模,应该说是改革开放以后。
子长煎饼历史上有“椭圆如半月,大小如童手,薄似蝉之羽,亮似鹅之翎”的美誉,全国妇孺皆知。子长凉粉,也有“绿黄透明,柔软坚筋,滑嫩凉爽,泻火一绝”的美誉。正因为有此美誉,子长人看准了这一市场的前景,不仅家庭妇女们涌入县城从事这一行业,而且过去一些从事木匠、石匠等匠工们也改行以家庭为作坊经营煎饼凉粉。一些商贩也看准了这一赚钱的行当,昼夜兼程,把各地的荞面和绿豆大量运入子长。而从粮食转化和国内食品市场大局分析,子长发展煎饼凉粉加工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致富门路,并且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营,这一产业己经形成规模,成为推动子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从子长目前市场发展的形势看,煎饼凉粉这一地方特色的餐饮业己经走上了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轨道。
随着煎饼凉粉业的快速发展,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的煎饼凉粉一条街的农民街,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城市的需求。所以,从2006年开始,子长县委、县政府将煎饼凉粉市场搬入新改造的中山街和新开发的广安街、安定路等地。今天,煎饼凉粉不仅在县城形成规模,而且在集镇也是如此,甚至一些大的村庄叫卖声也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