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首页 > 要闻快讯 > 正文
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子长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纪实
时间:2017-08-31 10:31:53作者:王东东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以食为天,要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关系我国13亿多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
    近年来,子长县把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做,按照“强化一个主体,夯实三级责任,构建五大体系”的工作思路,号召全县上下人人参与,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夯实监管责任,细化目标任务,县域食品安全监管的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群众饮食安全不断得到保障。
    小小“一票通”破解食品小作坊监管难题
    8月14日,早晨5点多,天还没大亮,但子长县卓馨豆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里却忙得不可开交。合作社负责人陈刚正忙着安排员工给县城的客户送货,临走时还不停地叮嘱着:“记得要把这‘一票通’本本拿上,不要忘了给人家开。”
    陈刚口中的“一票通”,就是子长县率先在全省推出的食品加工“一票通”监管制度。据了解,“一票通”制度,就是对全县符合备案条件的食品小作坊,设计统一格式的销售票据,票据正面为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购货时间等内容,票据反面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相关许可证照。按照要求,食品生产经营者在销售食品时必须向购货者出具销售凭证,这样就有效保证了食品小作坊的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询、风险可掌控、责任可追究。
    “以前,餐馆对采购的材料的登记没有这么详细,如今, 这‘一票通’把这些产品的信息都登记全了,省了很多事,而且简化了索证索票的手续,一张单子顶过去的几张单子。” 位于该县安定东路的黄土情农家饭餐馆老板郭志明说,以前追溯要查很多数据,如今每批产品均可通过“一票通”台账逆向追查到供货商,他的心里也更有底了,“如果从有问题的批次中查到提供商,以后肯定不会从那进货了。”
    在具体的监管过程中,对无法提供“一票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进入市场,形成市场淘汰机制,迫使食品加工黑作坊及食品“游击”供货摊贩失去市场空间,进而逐步遭到淘汰,维护守法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小作坊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现如今,我的生意能这么好,还得感谢这‘一票通’制度。”陈刚说,“之前由于黑作坊成本低,每次在销售时总是看着我的产品价格往下压价,每次我卖2块5,他们就卖2块,拉走了我的客源,抢占了我的市场,一天的收入只有200元左右。后来县上推行了‘一票通’机制,规定没有‘一票通’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其生产经营的食品不得进入市场,由于他们是黑作坊,没有相应的手续,所以拿不到‘一票通’,时间久了,就慢慢的倒闭,退出了市场。现在我每天能生产1500斤,收入达到了4000元,你看这变化有多大。”
    目前,子长县按照“引导扶持、整治规范、逐步提升”的思路,严格小作坊生产技术规范,通过规范、整治,已有45家食品小作坊取得“一票通”销售票据。
    同时,子长县还探索推行了“定片定区、定岗定责、定人定位”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将子长全县划分为4个一级责任片、12个二级责任片和48个三级责任片,制定监管网络图,责任到人;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在全县营造寻找“笑脸”就餐的氛围;在严格执行小餐饮“三池五柜八有一整洁”设置标准的基础上,实行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加强农村集体聚餐前报告登记和现场指导,确保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运用快检手段,对全县所有火锅、面皮等餐饮门店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在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对所经营的食用农产品逐品种检测后向消费者公示结果,建立婴幼儿配方乳粉购货人信息登记管理制度,确保出现问题及时追根溯源。
    扫扫“二维码” 农产品信息全知晓.
    日前,子长县人人家时代超市水果采购区,前来购物的市民李女士突然发现,水果包装盒上贴着一张标签,一个小小的二维码额外显眼,用手机扫一扫,即可准确看到蔬菜的产地和采收时间等相关信息。“这个二维码真是好,就像是给蔬菜上了个‘身份证’,以后吃进咱嘴里的菜健不健康‘扫一扫’就知道了!”
    一个小小的二维码尽能容纳这么多的信息,会有如此大的作用?子长县农业局副局长薛建宏介绍到,为进一步加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子长以保障消费安全、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坚持“产出来”、“管起来”两手抓、两手硬,从生产、运输、加工、消费等各环节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二维码为产品标识,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信息化的手段,融合政府监管、主体生产、消费服务等功能,构建了子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二维码是怎么“生”成的?为了一探究竟,8月17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杨家园则镇吴家寨则村的子长县德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苗遇春正在采摘葡萄准备装箱送给城里的客人。“为了让客人卖得放心,咱还得到不远处的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去打印二维码。”
    随后,记者跟随苗遇春来到了园区,只见园区工作人员打开了延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网,将产品的溯源号码输入电脑,对葡萄采摘时间进行了资料上传,成功之后工作人员轻轻一点,一张完整的二维码就打印了出来。记者用手机微信扫了一下二维码,屏幕立即显示葡萄整个生产过程、什么时候种的、用了什么农药、最后一次何时用药、采摘是什么时候等信息。
    二维码的生成其实很简单,只要他们生产企业把每一批次的产品情况上传到延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网,就会自动生成该批次农产品特有的二维码,然后他们再将二维码通过设备打印出来,粘贴到相关批次产品的包装盒上,农产品就可实现追溯。苗遇春告诉记者, “虽说过程比较麻烦,生产过程中每一步都要记录,但顾客对他们产品的信任度明显提高了,说他们的生产环境好,一扫二维码就能‘眼见为实’,让他们的品牌打得更响。”
    随行的子长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站长冯东亭介绍到,子长县按照“五个一”的标准(有一个意见工作室、有一个信息员、有一条宽带、有一套制度、有一套设备)以杨家园则现代农业园区、元亨现代农业示范园、子长县薯类开发总公司、子长县蚕桑公司和子长县神威工贸有限公司为试点,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的建设,实现对各类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通、仓储及零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全程网格化管理,并对农产品追溯信心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预警,从未完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走进位于余家坪镇新寨河村的无公害大棚油桃专业合作社,只见露地油桃基地绿意盎然,一颗颗油桃或藏于肥厚的叶中,或大大方方露着仿佛涂了薄胭脂般的红脸颊迎接着客人的到来。
    “今天一早就开始摘桃装箱,准备发往城里的各大超市。”合作社负责人王闫华一边忙着给箱子上贴二维码,一边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种植的油桃产量高、颜色亮、口感好,深受百姓欢迎和好评。”
    据了解,合作社现有大棚油桃150座,露地油桃40亩,山地苹果960亩,大棚香瓜18座,种植过程中,坚持使用有机肥料,按照无公害的标准生产,今年被农业部认证为了无公害农产品。每个包装盒外面都贴有农业部印制的溯源信息的二维码,只需扫一下,顾客就可以了解所购水果的产地、认证情况等相关信息。
    近年来,子长县不断完善和健全农业标准和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大力培育“三品一标”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799.96公顷,无公害产品认证13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认证7个,评为著名商标6个,知名商标2个。
    多措并举让市民吃上“放心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炖粉条、猪肉大葱水饺、红烧排骨、陕北八碗等丰富多样的肉类食品已经成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肉类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子长县仅仅围绕“从源头抓质量、从源头抓食品安全”这个中心,全面加强动物防疫检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管控,深入广泛地开展了系列针对肉品质量安全的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点外私屠滥宰和销售注水肉、病害肉、劣质肉等不法行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子长县红鑫养殖有限公司是一个千头养猪场,来到这里完全没有“圈脏粪臭”的感觉。走进猪舍,白里透红的猪或躺或卧,悠闲自在。渴了,含住自动饮水龙头自己喝水,饿了,有自动配料设备定时增添饲料。而且,猪舍里有地暖、降温设施,享受的是冬暖夏凉。除了现代化的猪舍,公司还配有专门的防疫室、消毒室、更衣室,利用猪粪建立了有机肥加工区。
“养殖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关口、是源头,现代化养殖设备再加上现代化养殖技术,可以让消费者吃上真正安全、放心、无公害猪肉。”公司负责人赵雪红边走边对记者说。
    为了从源头上保障肉食品的安全,子长县突出抓好畜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工作,要求检疫员要到点检疫,杜绝未检疫就出证的现象;要产地检疫凭免疫标识出证,屠宰的畜禽要严格执行凭证进场、在屠宰环节实行同步检疫。同时,加强全县饲料、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经营市场整顿,以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饲料添加剂、兽药残留超标、制售假冒伪劣饲料和兽药等为重点问题,强化畜产品投入品安全检查、巡查和抽查。
    全县加强“瘦肉精”专项整治,今年共尿液抽样检验1800余份,未发现抽检“阳性”反应,被抽检的兽药饲料经营点、加工点、自动配料养殖场中也均未发现“瘦肉精”等违禁品。在定点屠宰场所建立“瘦肉精”动态监测的长效机制,随机对屠宰场所进场生猪案比例不少于10%-20%进行定量的抽检,生猪检疫监督与“瘦肉精”监测同步;加强生鲜乳监管,开展以三聚氰胺为主的专项抽检,严查投入品使用状况,进一步规范奶畜养殖行为;在全县范围内采取有效行动, 严格执行畜禽集中屠宰工作,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行为和屠宰病死生猪行为,坚决杜绝未经检疫、无有效检疫证明和无畜禽标识的肉上市销售,充分保障了县域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肉”。
    广泛宣传搭建人人参与“大舞台”
    “现在生活什么好,健康身体最重要。 无毒无害有营养,食品安全要记牢。无证无照无保障,三无食品不能要。标签不全隐患多,成分不明不能要。假冒伪劣防上当,以次充好不能要。露天经营易污染,卫生不严不能要……”8月21日,子长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该县食药监局、工商局、卫生局等部门到涧峪岔镇重耳村,向广大群众讲解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问题,发放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知识、食品选购和消费常识等宣传资料,耐心解答村民的咨询,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好评。“通过工作人员的解答,增强了我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我得多拿几份知识手册回村,给朋友亲戚好好看看。”村民汪占祥说。
    此次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活动只是子长县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宣传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子长县把宣传、服务作为重点来抓,构筑起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协调机制,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搭建了一个全员参与监管的“大舞台”。开展以食品安全“四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事业单位)、食品安全宣传周等宣传活动,向全县各界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印制食品药品宣传挂历、凉扇,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手册给群众,并对全县食品安全协管员和从业者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广泛利用县电视台、广场LED电子屏、户外宣传栏、网站、微信等媒体媒介,创办《食品安全工作简报》定期宣传创建工作动态,扩大群众知晓率;在全县各超市、商场、餐饮店醒目位置悬挂公共场所卫生安全信息公示牌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公示牌,开通和公布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有效调动了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群众食品安全意识明显增强,营造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