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指南》编制恰逢其时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深入,网上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政务服务”正逐步成为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载体。可以说,当前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恰逢其时,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是各级政府深化改革、主动适应形势的重大举措,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深入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顶层设计,既是落实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迫切需要。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由于分头建设,部门、地区差异大,办事事项不全面,办事服务信息的标准化、精细度和便利性不够高,线上线下联通不畅,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安全保障、身份认证等基础支撑不足等问题已逐步显现。不少地方部门的同志反映,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全局意义,在顶层设计角度如不及时予以统一研究部署,将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碎片化,迫切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统筹,从技术和内容层面同步对各地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加以规范和引导。
为落实领导同志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办电子政务办重点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方面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和技术体系建设工作。一是组织有关省市开展试点示范。2016年初以来,围绕政务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组织江苏、浙江、贵州、甘肃和青岛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工作,解决一批制约全程网上办事的堵点和痛点,提升政务服务的一体化支撑能力,探索实现跨地区跨部门信息共享的有效方法,初步建立分类清晰、客观全面的评价考核体系。试点工作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提高《建设指南》内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范例和经验。二是组织编制“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建设指南》既是《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重点任务,也是“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关键环节。《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历时近一年时间,得到了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力图通过指南的编制,从信息化能够发挥作用的角度,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落地提出实现路径和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