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子长县马家砭镇韩家砭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杀猪宰羊、搭灶台压饸饹,男女老少们说说笑笑、热闹非凡,全村人都在为一件大喜事忙碌着,子长县清宁川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这要得益于该村包扶单位县委办的倡导组织、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和延安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李省亭等七位村民的积极倡导。
韩家砭村位于马家砭镇最北端,全村共有180户620人,常住46户102人,现有耕地面积430亩。常住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玉米、洋芋、谷子种植和退耕还林补偿款、粮食直补和劳务输出。主导产业发展缓慢,规模过小,产值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条件较差。
对于这样一个相对贫瘠的村落,如何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提高各项产业的组织化水平,推进产业化进程?子长县县委办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由村民委员会牵头,返乡创业的李省亭倡导,成立清宁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
“这几年我在外面创业也挣了点钱,但我一直牵挂家中的父老乡亲。”李省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今年,我决定回家和村民们一起创业。我富裕了不算什么,我要带领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
“成立合作社是县委办和李省亭给我们办的又一件大好事。”韩家砭村队长韩世成高兴地说道,“这几年,县委办给我们修建过水桥、改造电路、安装户户通、新修农民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治沟造地,柏油村级生产道路5.7公里,我们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李省亭能回乡带领我们创业,我们就有了奔头了。”
韩家砭村位于马家砭镇最北端,全村共有180户620人,常住46户102人,现有耕地面积430亩。常住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玉米、洋芋、谷子种植和退耕还林补偿款、粮食直补和劳务输出。主导产业发展缓慢,规模过小,产值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条件较差。
对于这样一个相对贫瘠的村落,如何促进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提高各项产业的组织化水平,推进产业化进程?子长县县委办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思路,由村民委员会牵头,返乡创业的李省亭倡导,成立清宁川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
“这几年我在外面创业也挣了点钱,但我一直牵挂家中的父老乡亲。”李省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今年,我决定回家和村民们一起创业。我富裕了不算什么,我要带领村民们一起脱贫致富。”
“成立合作社是县委办和李省亭给我们办的又一件大好事。”韩家砭村队长韩世成高兴地说道,“这几年,县委办给我们修建过水桥、改造电路、安装户户通、新修农民休闲广场、安装健身器材、治沟造地,柏油村级生产道路5.7公里,我们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李省亭能回乡带领我们创业,我们就有了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