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蔚,生于1911年12月,子长县史家畔乡(今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杨家河村人。1926年在史家畔湫峪沟第五高小上学,1927年春入安定县(今子长县)第一高小上学,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谢子长创办的农民讲习所学习并参加革命活动。1928年10月杨家河村党支部成立,任支部书记。组建识字班教农民协会中贫困青年识字,有近三十人参加。同时,用党内刊物《向导》、《中国青年》等作教材进行革命教育,一年时间发展党员七名。1929年陕北大旱,东二区反动区长杨丕成强收苛捐杂税,党支部召开群众大会撤掉了其职务。1930年春,到西区任支部书记,同时在唐家川小学当教员。同年,因(按党指示)发起召开全县小学教师联席会的倡议遭当局辞退,回杨家河村继续任支部书记。1934年7月,根据陕北特委指示,布置支部宣传、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支部党员到附近村庄活动,组建贫农会、赤卫队、妇女会、少先队、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并公开活动,培养发展任自新、李维新等三十多名党团员,在东二区、东三区建立党支部六个,共青团支部三个。在支部的宣传瓦解下,1934年11月,将东区民团团总黄二则和他的二儿子打死,团丁全部起义,由贺晋年领导的红一团将起义部队接收,收缴长短枪六十多支和一批弹药。1935年夏任安定县委和陕甘晋二委巡视员,不久任瓦窑堡市委和县委组织部长。1939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0年至1943年9月任富县、延川县委组织部长。1943年10月任吴堡县县委书记。吴堡县宋家川黄河渡口是连接延安和晋绥冀根据地的交通要道,接待并保证中央与根据地来往领导同志的安全是县委重要任务。1947年初中央战略转移中,县委迅速对渡船、水手、安全、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将中央机关、学校及大量物资、人员昼夜不停运送过黄河。期间,周恩来三次到吴堡县委,对县委工作给予表扬并慰问。1948年5月任澄城县县委书记,全力支援前线,保证粮食供应,配合西北野战军的解放战争,野战军首长多次对澄城县委支前工作给予肯定。同时,健全政权,开展双减(减租、减息)和剿匪工作。1950年1月,任陕西商洛地委组织部长。1953年至1954年,进西北党校学习。1955年3月至1968年1月,任青海省司法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厅长,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青海省政法党组副书记,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核心小组组长等。后被“靠边站”,受迫害。1979年2月任青海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第一副组长、青海省落实政策办公室主任。期间,他在查阅大量有关材料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快速完成党的落实干部的工作。1979年8月起,任青海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青海省政府顾问组顾问,中共青海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5年6月离休。1978年至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届、第六届委员。1997年3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