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原安定县)李家岔镇崖窑沟村。

1934年9月18日,陕北特委在安定县(今子长县)崖窑沟将陕北游击队一、八支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84师第一团(原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团,后因该番号未获上级批准,随后批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第一团),贺晋年任团长,马佩勋任政委,路文昌任参谋长,成为陕北第一支正规红军部队。随后,陕北游击队二、三支队相继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84师二、三团。1935年1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84师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27军没有军的领导机构,下辖一个师(即84师)3个团,共有1200多人。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修。第一团团长贺晋年,政委马佩勋,参谋长路文昌;第二团团长郭育仁,政委马万里,参谋长惠世良;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谋,参谋长刘洪飞。红27军主力在以安定为中心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红27军所属部队在1935年2月以前,曾在谢子长的率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流血牺牲,百折不挠,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因伤势恶化逝世后,又在刘志丹率领下转战陕北,并在1935年5月至7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连克六座县城,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保安(今志丹)、靖边六县,毙俘敌3000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使陕北和陕甘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中央红军的北上抗日和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创造了条件。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抵达陕北后,与红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开始了粉碎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的卓绝斗争。
2005年11月被子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9月18日,陕北特委在安定县(今子长县)崖窑沟将陕北游击队一、八支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84师第一团(原为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一团,后因该番号未获上级批准,随后批复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84师第一团),贺晋年任团长,马佩勋任政委,路文昌任参谋长,成为陕北第一支正规红军部队。随后,陕北游击队二、三支队相继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84师二、三团。1935年1月30日,中国工农红军84师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27军。27军没有军的领导机构,下辖一个师(即84师)3个团,共有1200多人。师长杨琪,政委张达志,参谋长朱子修。第一团团长贺晋年,政委马佩勋,参谋长路文昌;第二团团长郭育仁,政委马万里,参谋长惠世良;第三团团长王兆相,政委杨文谋,参谋长刘洪飞。红27军主力在以安定为中心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
红27军所属部队在1935年2月以前,曾在谢子长的率领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开辟陕北革命根据地,流血牺牲,百折不挠,建立了不朽的功勋。1935年2月21日,谢子长因伤势恶化逝世后,又在刘志丹率领下转战陕北,并在1935年5月至7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连克六座县城,解放了安定、延长、延川、安塞、保安(今志丹)、靖边六县,毙俘敌3000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陕北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使陕北和陕甘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为中央红军的北上抗日和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创造了条件。
1935年9月15日,红25军抵达陕北后,与红26、27军合编为红15军团,开始了粉碎国民党对陕北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的卓绝斗争。
2005年11月被子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