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红都”子长小米亲
时间:2018-12-24 16:12:44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接文友“中国子长‘瓦窑堡诗会’” 的邀请函,甚是兴奋。不顾嶂石岩采风归来的疲劳,又踏上了陕北旅途。
    火车碾过华北平原,钻过太行隧洞。好奇心随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早已飘向那块特殊的方域,那方历史的天空。黄土高原还像《平凡的世界》里那样荒凉贫瘠山寒水瘦么?羊肚子手巾情哥哥的信天游,是否依旧游荡在天空,回音于山峁?迎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归来的瓦窑堡,是否依然有“热腾腾的油糕”“滚滚的米酒”来迎接我们?延安的宝塔山又需几十里铺的路程?……漫天的遐思随着几次“轰隆”的耳鸣,出了吕梁隧道。
    窗外,不再是平畴千里,也不是石峰林立,火车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仍旧是山,但不知是谁把石换作了厚厚的黄土,堆作高高的山包,生长些草或矮树,却遮不严沟壑纵横的山体。这就是黄土高原了,有人说。我顿时兴奋起来。目不转睛,拍照,欣赏,一副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新鲜劲!这黄土山,虽不像南方的山绿意葱茏,却也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荒凉。绿中带黄,连绵起伏。千丈深壑,成就了一座座山、一道道梁的雄伟;低沟浅洼,顺着山体,或弧状平行,或垂直而列,形成台布下摆般的美丽皱褶;还有那波浪纹理的,一圈圈,一层层,似年轮,若梯田……大自然的风堆水蚀,构造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塬峁梁川,蔚为壮观!睹此平原、高山之外的又一种地貌,不只充实了我的地理常识,更感受到一种不凡的气魄。不虚此行!我暗暗感叹。然而,多见黄土,少见庄稼。山坳间,偶尔掠过一小片久违了的谷子地或玉米地,闪过抗战电影中见到的几孔窑洞,点缀了这黄土高坡的寂寞。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黄土高原么?这就是毛主席曾经指挥百万雄兵,战胜日本侵略者的陕北?我突然对这大气磅礴的千沟万壑,无限感慨。
    前后十多个小时的行程,辗转来到了目的地陕北延安市子长县城——一个群山环绕之中的小城。欢迎宴上,听县作协张亚宁主席介绍子长县的辉煌历史——县名是以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被毛主席两次题词的民族英雄谢子长的名字命名的;先后有10名子长籍军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素有“红都”和“将军县”之美誉;著名的“瓦窑堡会议”旧址就在这城内——我不禁心生景仰。一定要好好瞻仰学习“红都”的英雄,“红都”的历史。
一大桌子的菜肴,大鱼大肉不多,有的是充满陕北特色的五谷做成的佳肴。听听名字就令人眼界大开,食欲倍增:洋芋擦擦(蒸菜)、洋芋馍馍、洋芋凉粉、搅团、土豆丝……多么形象多么动态,一个洋芋(土豆)竟能变幻出如此多的花样!久负盛名,新被拍摄进“舌尖上的中国”的子长荞面煎饼,比凉皮更薄软,卷蔬菜卷豆干,蘸着蒜汁儿辣酱,够味儿!金黄的油糕(糜子做的),一如迎接红军时的热腾香甜。而用小米做的各种美食——小米瓜饭(小米和南瓜一起蒸的干饭)、麻汤饭(小米和麻汤洋芋一起熬的)、钱钱饭(小米和豆或脱了皮的玉米一起熬的)、米面枣馍馍、发糕、米酒等,令只知小米能熬粥熬糊糊的我惊异。当地的文友一边报菜名一边告诉我,黄土高原山区的农民主要靠吃秋;而秋多以谷子、糜子种植为主。粘性的糜子做的油糕不能多吃,谷子碾成的小米,多年以来都在陕北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于是开始细品这“米食”的芬芳:小米瓜饭比大米饭更觉馨香甘甜;米面枣馍让人多了一份喜好的口味;钱钱饭的米油粘香熨帖(家乡小米粥比起它来,口味似乎单调了些许);醇厚的米酒传递着“红都”人的一片热诚……
    “热腾腾油糕哎咳哎咳哟/摆上桌哎咳哎咳哟/滚滚的米酒快给亲人喝咿儿呀儿来吧哟……”
窗口飘来广场上高亢奔放的现场“信天游”,把宴会推向了高潮:一声“干杯!”,来自八省的文友,便成了“一家亲”的“红都”人。
厚厚的黄土不但化育了芬芳的五谷,也化育了智慧厚道的子长人。任何一个到过这里的人,都不会忘记小米饭的滋养,都能切身感受到这种陕北特有的小米饭般的深情。诗人贺敬之的一句“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回延安》),饱含了他对陕北人的无限深情。
    我听说,一直以来,这里广袤的黄土地只有坝地川地等适合种庄稼,每一年的丰收都来之不易。走进子长陵,走进当年毛主席、周总理等人开会并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瓦窑堡旧址,端详着穹顶大窗的窑洞里记录那段历史的不朽图片,我再次被感动,这背后的物质基础,便是老区人民靠天收获的小米等五谷。在那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这里的人民用它迎接了红军的到来,又用它支援了抗日前线,从而,创造了中国人民以“小米加步枪”打退装备先进的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神话。包括“红都”在内的陕北小米,为中华民族昂首于世界东方,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有了厚重的历史内涵。耳边忽然响起了那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这伟大的“延安精神”,也应叫“瓦窑堡传统”。
    今天,子长人依旧种着谷子,吃着小米饭,同时,也把这厚道的小米融入时代脉膊,为社会创造“绿色”食粮。以子长高台乡黄米山村为中心的专业合作社,秉承着“瓦窑堡的优良传统”,建立了“黄米山无公害小米生产加工基地”, 把先进的种植技术和传统的石碾工艺相结合,打造出的以“黄米山石碾小米”等为主的产品,让现代人安享一口黄土地上的“绿色”小米饭。置身于眼前山坳里深深弯着腰、尚泛着青的谷穗中间,惊羡着不见毛驴圈圈走,但见石碾滴溜溜转的碾米情景,想着这传承着“革命传统”的小米,正走出山沟沟,走出延安,走向全国,我不禁地为这“革命小米”深深地自豪。
    再吃一口“红都”的小米瓜饭,喝一碗子长的醇厚米酒,然后,唱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沿着当年主席的行军路线,去瞻拜梦中的宝塔山……
    不说再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