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余家坪,阳光明媚,一大片一大片的青绿衬托着姹紫嫣红的芬芳,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走进余家坪镇流泪坡村蘑菇种植窑洞,只见一排排一尺多长的食用菌棒摞得整整齐齐,一簇簇香菇,鲜嫩肥厚,散发着阵阵清香......
“近日,进入夏天,香菇出菇快,一天可产30余斤......”流泪坡村52岁的贫困户赵新胜高兴地说。赵新胜是流泪坡村贫困户,去年在包扶工作队镇政府的帮扶下,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闲置窑洞,发展香菇产业,2017年6月首批购买香菇 1500棒,日均产15斤,市场供不应求,在该产业的支撑下,去年赵新胜仅香菇产业增收1.8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庙砭村、胡家塔村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的模式,由镇脱贫攻坚挂职干部、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刘延民协调资金3.5万元,驻地企业出资1万余元,利用废弃活动阵地新建高标准菌室8个,引进烘干及冷藏设备,每个菌棒以“政策补助2元、帮扶干部借1元、贫困户出资2元”的方式,投资3万余元,购买香菇菌棒4500个,灵芝菌棒1500个。采取“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技术服务,2名懂技术的致富能手进行香菇日常培育,贫困户在享受香菇收益分红的同时,可就近到合作社进行务工,不断学习香菇培育技术。以庙砭村为核心的食用菌培育基地,日均产香菇90余斤,零售15元/斤,批发10元/斤,灵芝盆景将于6月中下旬初步上市,成为群众又一增收渠道,吸纳全镇贫困户29户,有力地助推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余家坪镇按照“一园两线三带”(建成以西山沟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及郝家川园区的现代农业园区;打造205省道沿线和子安公路沿线两翼的高效农业;打造川道村瓜果、蔬菜等设施农业、运输、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经济带,沟道村传统种养殖经济带,山地经济林果带。)农业产业布局,以山地苹果为主导,“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一是传统产业更加精良。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良传统产业,提高效益。全镇种植饲草玉米3000亩,打包青贮4000吨,每亩增收600元左右;种植地膜洋芋2000亩,优质小杂粮3000亩。以家庭农场为示范,大户带动,小户发展,大家畜存栏1.5万头,家禽存笼3.5万只。二是主导产业不断壮大。500亩以上山地苹果示范园达9个,新建园面积近万亩,全镇山地苹果面积达10200亩,少部分初挂果。王家湾村幼园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园。三是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建成以新寨河为核心的千亩大棚油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郝家川等5个村,全镇大棚油桃达224棚,新寨河村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油桃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新寨河”商标被认定为全省著名商标。发展大棚瓜菜106座;四是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发展山地核桃2000亩、山地葡萄1500亩、油用牡丹1700亩。种植菌草500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建以庙砭村为核心的食用菌培育基地,首批投放菌棒6000个;新建禾草沟村中蜂养殖基地,养蜂200余箱。建成120亩淡水养殖场1个,纯净水厂1个。
“近日,进入夏天,香菇出菇快,一天可产30余斤......”流泪坡村52岁的贫困户赵新胜高兴地说。赵新胜是流泪坡村贫困户,去年在包扶工作队镇政府的帮扶下,利用党员活动阵地闲置窑洞,发展香菇产业,2017年6月首批购买香菇 1500棒,日均产15斤,市场供不应求,在该产业的支撑下,去年赵新胜仅香菇产业增收1.8万元。
在他的带动下,庙砭村、胡家塔村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的模式,由镇脱贫攻坚挂职干部、市林业局造林科科长刘延民协调资金3.5万元,驻地企业出资1万余元,利用废弃活动阵地新建高标准菌室8个,引进烘干及冷藏设备,每个菌棒以“政策补助2元、帮扶干部借1元、贫困户出资2元”的方式,投资3万余元,购买香菇菌棒4500个,灵芝菌棒1500个。采取“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负责设备的日常管理及技术服务,2名懂技术的致富能手进行香菇日常培育,贫困户在享受香菇收益分红的同时,可就近到合作社进行务工,不断学习香菇培育技术。以庙砭村为核心的食用菌培育基地,日均产香菇90余斤,零售15元/斤,批发10元/斤,灵芝盆景将于6月中下旬初步上市,成为群众又一增收渠道,吸纳全镇贫困户29户,有力地助推了全镇脱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余家坪镇按照“一园两线三带”(建成以西山沟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辐射周边及郝家川园区的现代农业园区;打造205省道沿线和子安公路沿线两翼的高效农业;打造川道村瓜果、蔬菜等设施农业、运输、商贸、餐饮等第三产业经济带,沟道村传统种养殖经济带,山地经济林果带。)农业产业布局,以山地苹果为主导,“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致富产业。一是传统产业更加精良。注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改良传统产业,提高效益。全镇种植饲草玉米3000亩,打包青贮4000吨,每亩增收600元左右;种植地膜洋芋2000亩,优质小杂粮3000亩。以家庭农场为示范,大户带动,小户发展,大家畜存栏1.5万头,家禽存笼3.5万只。二是主导产业不断壮大。500亩以上山地苹果示范园达9个,新建园面积近万亩,全镇山地苹果面积达10200亩,少部分初挂果。王家湾村幼园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园。三是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建成以新寨河为核心的千亩大棚油桃示范基地,辐射带动郝家川等5个村,全镇大棚油桃达224棚,新寨河村被认定为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油桃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新寨河”商标被认定为全省著名商标。发展大棚瓜菜106座;四是新兴产业势头强劲。发展山地核桃2000亩、山地葡萄1500亩、油用牡丹1700亩。种植菌草500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建以庙砭村为核心的食用菌培育基地,首批投放菌棒6000个;新建禾草沟村中蜂养殖基地,养蜂200余箱。建成120亩淡水养殖场1个,纯净水厂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