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共子长县委通讯组和安定镇联合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走基层看发展,相约最美安定镇”醉美子长采访采风活动。县委通讯组、作家协会近20人走进安定镇进行采访采风,深入发掘安定镇改革发展中的新成就、新变化。
采风团第一站来到廖公桥村文化广场,安定镇镇长张金虎向大家介绍了安定镇的基本情况。安定镇位于县城以西15公里处,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0708人,境内有各种文物点114处,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全国第四批传统文化村落、全国文明村镇。去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筑基,文化旅游强镇,现代农业富民”发展战略,按照“果上山、菜到川、畜进沟、镇旅游”的产业布局,打响了“脱贫攻坚、名镇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增效”四场攻坚战。
走进廖公桥村贫困户闫爱萍的拱棚内,这里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闫爱萍一边打理着蔬菜一边介绍说,“今年4月,我搭建了这3个拱棚,主要种植绿叶菜,收入很好。”今年,廖公桥村依托县上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大棚菜、拱棚菜、露天菜、庭院菜“四菜”并举措施,发展露天无公害蔬菜78户120亩,大棚菜15棚,庭院菜80户,启动了占地240亩的拱棚基地建设。下一步,廖公桥村将依托安定文化旅游名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将廖公桥村打造成美丽宜居、生态休闲、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安定文化旅游名镇,看到一座座仿古建筑拔地而起,一孔孔民居也进行了仿古修葺,砖瓦构筑成的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古镇到处一片繁忙景象,临街仿古改造、旧县衙改造,古院落修复等项目都在有序推进,每一条小巷都有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整个安定古镇正在华丽变身,明清时的历史记忆正在复活。据了解,名镇建设共建立了66个总投资26.6795亿元的项目库,已实施项目33个,完成投资9.7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2.1亿元。
来到安定村村民杨德虎的葡萄园内,尽管葡萄已经下架,但满眼金黄浓郁的种植园和挂在果农脸上的表情无不昭示着丰收的喜悦。杨德虎向采访团成员介绍起了自己一年的收成,“我今年种了7亩葡萄,已经卖出去八九万的葡萄,过段时间葡萄酒酿好了,也有两三万的收入呢!”安定葡萄皮薄多汁,酸甜可口,如今,已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每年来园中采摘、预订葡萄的客商和游客络绎不绝。
采风团成员还参观了廖公桥村和魏家砭村的党员活动阵地,对这里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赞不绝口,“我们安定镇搞的是沃土党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们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党建特点,廖公桥村的廖公党建,魏家砭村的富民党建,白杨树坪的融合党建……”说起党建工作,安定镇组织委员栾苗苗如数家珍。近年来,安定镇积极开展初心主题教育,稳步推进换届选举工作,典型引领推动全镇党建整体提升,倾尽全力决胜脱贫攻坚,促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党建宣传水平,安定镇的党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硕果累累、清香宜人的白杨树坪村山地苹果园内,采风团成员进行了采摘体验活动,感受乡间生活的新鲜,体会劳动的乐趣,分享丰收的喜悦,欢声笑语在果园中回荡。党员中心户南小明在自家果园中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子,心里乐呵呵的,将自己种植苹果的经历向采访团成员娓娓道来,“这些年,我流转了158亩土地,坚持‘果菜蓄沼’四位一体循环生态发展模式,去年首次挂果就有2万斤,今年大概能挂果8万多斤。”安定镇从2012年开始,紧紧抓住延安市“苹果北扩”机遇,始终把土地流转作为落实果园产权的有力抓手,先后栽植山地苹果3.05万亩,完成流转土地13510亩。2017年全镇挂果园达到了3000亩,生产鲜果100万斤,预计今年挂果园可达3500亩左右,生产鲜果200万斤。
活动结束后,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会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将安定镇优秀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和安定美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名胜以及安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给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安定镇。
采风团第一站来到廖公桥村文化广场,安定镇镇长张金虎向大家介绍了安定镇的基本情况。安定镇位于县城以西15公里处,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0708人,境内有各种文物点114处,先后被命名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全国第四批传统文化村落、全国文明村镇。去年以来,镇党委、镇政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引领,脱贫攻坚筑基,文化旅游强镇,现代农业富民”发展战略,按照“果上山、菜到川、畜进沟、镇旅游”的产业布局,打响了“脱贫攻坚、名镇建设、生态环境、农业增效”四场攻坚战。
走进廖公桥村贫困户闫爱萍的拱棚内,这里绿油油一片,生机盎然,闫爱萍一边打理着蔬菜一边介绍说,“今年4月,我搭建了这3个拱棚,主要种植绿叶菜,收入很好。”今年,廖公桥村依托县上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大棚菜、拱棚菜、露天菜、庭院菜“四菜”并举措施,发展露天无公害蔬菜78户120亩,大棚菜15棚,庭院菜80户,启动了占地240亩的拱棚基地建设。下一步,廖公桥村将依托安定文化旅游名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将廖公桥村打造成美丽宜居、生态休闲、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来到正在建设中的安定文化旅游名镇,看到一座座仿古建筑拔地而起,一孔孔民居也进行了仿古修葺,砖瓦构筑成的房舍,飘逸着一种古韵。古镇到处一片繁忙景象,临街仿古改造、旧县衙改造,古院落修复等项目都在有序推进,每一条小巷都有工人们忙碌的身影。整个安定古镇正在华丽变身,明清时的历史记忆正在复活。据了解,名镇建设共建立了66个总投资26.6795亿元的项目库,已实施项目33个,完成投资9.7亿元,其中今年完成投资2.1亿元。
来到安定村村民杨德虎的葡萄园内,尽管葡萄已经下架,但满眼金黄浓郁的种植园和挂在果农脸上的表情无不昭示着丰收的喜悦。杨德虎向采访团成员介绍起了自己一年的收成,“我今年种了7亩葡萄,已经卖出去八九万的葡萄,过段时间葡萄酒酿好了,也有两三万的收入呢!”安定葡萄皮薄多汁,酸甜可口,如今,已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每年来园中采摘、预订葡萄的客商和游客络绎不绝。
采风团成员还参观了廖公桥村和魏家砭村的党员活动阵地,对这里特色鲜明的党建工作赞不绝口,“我们安定镇搞的是沃土党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我们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党建特点,廖公桥村的廖公党建,魏家砭村的富民党建,白杨树坪的融合党建……”说起党建工作,安定镇组织委员栾苗苗如数家珍。近年来,安定镇积极开展初心主题教育,稳步推进换届选举工作,典型引领推动全镇党建整体提升,倾尽全力决胜脱贫攻坚,促进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全面提升党建宣传水平,安定镇的党建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在硕果累累、清香宜人的白杨树坪村山地苹果园内,采风团成员进行了采摘体验活动,感受乡间生活的新鲜,体会劳动的乐趣,分享丰收的喜悦,欢声笑语在果园中回荡。党员中心户南小明在自家果园中看着挂满枝头的果子,心里乐呵呵的,将自己种植苹果的经历向采访团成员娓娓道来,“这些年,我流转了158亩土地,坚持‘果菜蓄沼’四位一体循环生态发展模式,去年首次挂果就有2万斤,今年大概能挂果8万多斤。”安定镇从2012年开始,紧紧抓住延安市“苹果北扩”机遇,始终把土地流转作为落实果园产权的有力抓手,先后栽植山地苹果3.05万亩,完成流转土地13510亩。2017年全镇挂果园达到了3000亩,生产鲜果100万斤,预计今年挂果园可达3500亩左右,生产鲜果200万斤。
活动结束后,采风团成员纷纷表示,会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将安定镇优秀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和安定美丽的自然风光、众多的文化名胜以及安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给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安定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