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原安定县)瓦窑堡镇二道街田家院。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召开,史称“瓦窑堡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会议共13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邓发、何克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回国代表张浩;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西北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中共陕北省委书记郭洪涛;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长欧阳钦(担任会议记录)。
瓦窑堡会议是在中国抗日民族革命运动面临新高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先后讨论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和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议讨论并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完满的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保证了党在新形势下,在极其复杂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瓦窑堡会议旧址,院内共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右起第二孔窑洞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旧居,第三孔也即中间的一孔窑洞为会议室。会议室布置简朴大方,窑洞后方为一满间火炕,炕上放小炕桌一张,地下放有并列的两张八仙桌及6条长凳。现在陈设的长条木凳、四方木桌、书桌等物件均为1967年依照原样仿制而成的。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瓦窑堡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瓦窑堡会议旧址划入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范围。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召开,史称“瓦窑堡会议”。会议由张闻天主持。出席会议共13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秦邦宪、王稼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少奇、邓发、何克全;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回国代表张浩;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西北军委总政治部副主任杨尚昆;中共陕北省委书记郭洪涛;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长欧阳钦(担任会议记录)。
瓦窑堡会议是在中国抗日民族革命运动面临新高潮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会议先后讨论通过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和由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会议讨论并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完满的解决了遵义会议没有来得及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保证了党在新形势下,在极其复杂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领导全国人民迎接伟大的抗日战争。为实现由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的伟大战略转折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瓦窑堡会议旧址,院内共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右起第二孔窑洞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张闻天旧居,第三孔也即中间的一孔窑洞为会议室。会议室布置简朴大方,窑洞后方为一满间火炕,炕上放小炕桌一张,地下放有并列的两张八仙桌及6条长凳。现在陈设的长条木凳、四方木桌、书桌等物件均为1967年依照原样仿制而成的。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瓦窑堡革命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瓦窑堡会议旧址划入瓦窑堡革命旧址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