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中央厨房融合平台 | 网站客户端 | 采编
相约山丹丹
时间:2019-01-24 12:18:00作者:乔林生    点击数:次    来源:子长新闻网

老家传信:山丹丹开了。还有一个消息:延安市人大不久前通过决议,确定山丹丹花为延安市的市花。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重要的事情问三遍。结果,图片传来了,视频传来了,连山丹丹花的标本也夹在快递中飞来了。

特别想回去看看。朋友圈中的若干副刊同仁也乐意一同前往。我想,他们热情如此之高,既有一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胜景的原因,也有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即,到陕北老区朝圣、寻根是个不错的选择的原因。心动不如行动,人很快聚齐。同道提议:咱们先建个微信群吧,到那儿方便联系。起个什么名好呢?大家七嘴八舌。有人说:“君到子长”,太平常了!有人说:“相约山丹丹”,一致赞同。

 

背起行囊出发。

群里有亲@我:“你土生土长的陕北人,难道连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都没见过?”“没!在我的出生地瓦窑堡没见过,在母亲带我插队落户的那个偏僻小山村也没见过。确切地说,十七岁离家前,没怎么留意过此花啊!”

是啊,山丹丹就是山里沟里生长的一种野花,既不像杜鹃“一园红艳醉坡陀”,更不像牡丹“花开时节动京城”,也不像牵牛花、蒲公英之类那样大众、到处都是。有塞夫词为证:

“山丹丹者,细叶百合也。洁身栖黄土之坡,芳心隐草灌之丛。性喜背阴而自适,乐见山陬以恬静。不羡天上之碧桃,不阿日边之红杏;吐芳香而悠远,含秀气而娉婷。叶细长而似柳眉,花鲜艳犹如丹心。狂风暴雨,砥砺顽强之生命;艰难困苦,点缀绿色之美景。荣可令人悦目赏心,枯能与之消痛祛病。献身尘泥,笃志力行。谁言草木无情,此君足以为凭!”

请注意“性喜背阴而自适,乐见山陬以怡静”一句,用大白话解释,就是哪儿凉快在哪儿待着,哪儿安静在哪儿生长。往往这条沟里一二株,那面坡上三五朵,不在人前争颜色,乐在一隅吐芳菲。也许正是它这种与众不同的习性,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喜爱吧。新华社的乡友徐壮志告诉我,他年少时上山砍柴,偶尔遇到一枝山丹丹会惊喜不已,总想把它移栽到自家院里,但多次试验,无一成活,也没看见过乡里乡亲谁家能栽种山丹丹的。可是,在千百年流传的陕北民歌里呢——“山丹丹开花背洼洼红,哪哒看见哥哥哪哒亲”,“山丹丹开花对面沟里红,听得你的声音照不见你的人”,“妹妹是一朵山丹丹,想见你一面隔着座山”,“山丹丹开花六瓣瓣红,谁能成哥哥的知心人”…… 

山丹丹一直是陕北人憧憬美好爱情的一种意象和表达。

 

背起行囊。

真正赋予山丹丹一种全新的解读和意义,是党中央、毛主席带领的队伍到达陕北以后,那些战斗的乐章、冲锋的号角、激越的歌声、动人的诗篇,无不与山丹丹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野花小草紧密关联、唇齿相依。发表于1946年初,著名诗人李季描写三边人民反抗剥削压迫、走上了革命道路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就是其中的例证:

“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才长得好”;“山丹丹花来背洼洼开,你有哪些心思慢慢来”……

用手机上网搜到李季的诗再看,发现这样一些似曾相识的句子:“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陕北红了半边天”;“滚滚的米汤热腾腾的馍,招待咱们的游击队好吃喝”;“一人一马一杆枪,咱们的游击队势力壮”……

噢,明白了,70年代初名噪一时、至今仍常唱不衰的红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创作源头,原来可以追溯到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而李季积累的原始素材又来源于陕北民歌的汪洋大海。行走在诞生众多名曲、名作、名家的黄土地上,深深感悟到:高峰必须依附于大地才能形成,经典需要在深入生活中挖掘和打磨。习总书记说得好:“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然而,曾几何时,文艺作品商品化、产业化风行一时,晚会是在五星级宾馆攒出来的,花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屡见不鲜,却翻炒成风,内涵空洞;歌曲是花高价做出来的,作词要几万,作曲要几万,配器录音又要几万,却多是应景之作,失之浮浅。好在一切向钱看社会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怪胎,到今天已经基本没有多少市场了。

风景在路上,丰富在脚下。

接近七月仲夏,窗外闪过一幅幅很绿很绿的画面。退耕还林十七年,陕北的山水真是有了江南的味道。司机师傅一路不住夸赞为民造福的朱镕基总理,一路善解人意地循环播放一盘地道的陕北民歌。天天半夜爬起来看欧洲杯,在车上摇来晃去听歌,竟然倦意全无,思绪像家乡的路一样弯弯曲曲向前延伸。

是的,我曾憎恨过这片土地。五位至亲在他们不该逝去的年代和年龄先后消失于此,成为我心中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青壮年时期,无论是黄土、窑洞、小米这些标志性的物体,还是山丹丹、蓝花花、三哥哥这些文艺性的名称,都让闯荡在外的我毫无牵念,不以为然。

生活的船桨摆渡着岁月,岁月的沙石填平了鸿沟。人生是轮回,爱恨情仇也是轮回。将要跨入耳顺之年,经历让我不再纠结。

风拂去燥热。站在绵延、巍峨、壮观的山圪梁梁上,心情特别开朗,呼吸特别舒畅。我想起了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那逝去了的终将变成美好的回忆。”

细细打量眼前像大海波涛一样起伏的山峦沟壑,横七竖八的村落和窑洞,星星点点撒落在黄土高坡上的耕牛和羊群,成见与隔膜已荡然无存,胸中反涌起一种壮怀激越的气度,亲切和温馨的情感也像潮水般袭来,仿佛与多年失散的一个老朋友相见一般,不由得在心里轻轻呼喊:“瓦窑堡,我回来了,山丹丹,我回来了……”

走过党中央毛主席住过的旧址,走过贺晋年、贺吉祥、贺毅三将军的故居,走过任广盛、任志贞英烈父女的院落,走过民族英雄谢子长安眠的革命烈士陵园……这些昨天留下的红色印记并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磨损,反而愈来愈鲜亮。在故乡独有的历史背景中重读昨天的故事,心情不再浮躁,步履不再沉重。

走过修旧如旧的千年古城安定,走过秀延河两岸的休闲文化长廊,走过蜿蜒而上的龙虎山风景区,走过涧峪岔镇重耳川新建的山顶公园,走过李家岔高柏山已成规模的黄帝文化园……这些今天打造的绿色印记是在昭示一种追求和超越,表明高质量的生活模式正在形成,而伟大的理想之梦也正在一步步得以实现。 

终于,传说的、渴盼的、相约的那一片山丹丹花呈现在眼前。第一印象:低矮、朴素、家常。因为今年入夏时的一场冰雹,也因为今年陕北气候较往年偏冷,还因为我们来时山丹丹“乐游苑内花初开”,我想象的“满山红艳关不住,一望无际迎客来”的惊喜,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多少,但对常年生活在城市水泥丛林中的记者、编辑来说,终于“识得庐山真面目”,已经足够,微信群里顿时美图刷屏,大有铺天盖地之势。

多年以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直作为一种文学形象根植于人们的脑海中,家乡人是如何想到在这样的高山顶上人工打造一片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实景呢?

脸被黄土高原阳光晒得黑红黑红的主人李建忠告诉我缘由:九十年代初,一位台湾游人上宝塔山参观时,曾不无感慨地发问:“为什么在延安也看不见山丹丹花?”在场的宝塔区甘谷驿镇前苏沟村农民郝和武受到很大触动,从此开始在自家的农田里培育野生山丹丹的创业历程。多年辛劳终成事业,郝和武栽培的山丹丹花苗目前已达30余亩,前苏沟村的山丹丹花苗已达100余亩,销往西安和宁夏、内蒙、河北等地。只是鲜有报道,不大被世人所知。子长县高柏山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会于2012年投资40余万元,建成占地7亩的山丹丹花繁育基地,今年6月19日正式开园迎客,并冠名以延安子长首届山丹丹节,成千上万的观光客涌上了高柏山,一睹胜景。

我惊诧于山丹丹的朴实无华,看上去那么不起眼的小生命,竟引发那么多拢着羊肚子手巾的“下里巴人”和文学音乐殿堂的“阳春白雪”们的由衷青睐、无尽想象、甚至千百年咏叹!

而此时此刻,土生土长的当地歌手张茸茸正站在山丹丹花丛中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她的声音本色质朴、清亮悠扬,给人一种别样的震撼和感动。同行者围上前去,长枪短炮,将茸茸的身姿连同静静绽放的山丹丹,连同高柏山蓝格莹莹的天、白格生生的云,一起摄入镜头,一起存留在记忆深处。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中共子长市委宣传部主管 子长市融媒体中心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6112020001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127420062
编辑部电话:0911-7122593 新闻热线: 0911-7121276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邮箱:admin@zichangrm.com 举报电话:7121276 陕ICP备15007210号-2